不為人知的日臺鐵路概況

在臺灣奔馳的新幹線──臺灣高鐵建設經過、營運現況及今後課題

財經 政治外交 社會

臺灣高鐵開始營運至今已十多年,高鐵引進了日本的新幹線技術,但引進的過程與規格又是如何呢?本文由參與臺灣高鐵的建設及營運長達20多年的筆者撰寫,分析日本新幹線之所以能在臺灣這塊土地上奔馳的原由,以及今後的課題。

過程多舛的建設與試行駛

日本企業聯盟得標後,便開始討論高鐵的規格及營運體制等事項。日本方認為,完整採用新幹線技術乃是確保安全性、信賴性,並降低施工費、準時完工的必要條件,但事情並非如此順利。

日本聯盟得標後,高鐵依舊留有許多歐美技術人員,且在那之後又募集了不少,導致日本與歐美技術人員之間,在技術上與哲學上都產生了無止盡的爭論。筆者為了支援日本聯盟,也參與了那些爭論,在那期間所經歷過的種種事端,以及其後在建設與試行駛的過程所發生的種種在日本絕對想像不到的事件,礙於篇幅限制,本文就暫且擱下不提。

結果最後完成的系統,若以一句話來形容筆者的感想,便是在日本新幹線的技術基礎上,附加了許多實在不怎麼有必要的歐美式的設備與功能,感覺有些部份顯得多餘而冗贅。

關於高鐵的未來,筆者認為以下2點動態值得注目。

目前高鐵開始營運已進入第15年,在裝置、設備、系統等方面因劣化,以及功能老化等因素,已到了須更新設備的時期。高鐵附設了許多日本新幹線所未有的功能與設備,且還複雜地彼此拼組。今後在設備更新時,究竟是要負擔高額成本,以現有規格進行更新,還是要對功能進行整理取捨,以日本設備規格為準來進行更新,便是一個課題。

技術員工體制等課題也頗棘手。設計時很多人主張要「臺灣原創」,但在更新設備時,這卻有可能成為一塊絆腳石。

2019年9月,臺灣政府已宣布要將高鐵延長至屏東,根據當時的發表,希望在2021年3月著手施工,但目前筆者還沒聽到已經開始動工的消息。

文末,筆者參與長達20多年的高鐵在臺灣已成為不可或缺的交通運輸機關,這讓筆者感慨良多,希望藉此機會,對參與高鐵建設的諸多相關人士,以及每天負責營運的員工,致上敬意。筆者也期望,今後高鐵業務能更蒸蒸日上,提供安全、正確且舒適的運送服務。

標題圖片:停站在高鐵臺中站的臺灣高鐵車輛,臺灣臺中市(時事)

關鍵詞

鐵路 臺灣 災害 新幹線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