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品牌的滲透力II

疫情逆風下的成長:台灣式早餐在日本的艱苦進軍

生活 文化 飲食

陳威臣 [作者簡介]

台灣人早上起床後,通常都會去附近的早餐店吃早餐,對日本人來說,相當難以想像。不過在2019年後,「台灣式早餐店」卻在東京愈來愈多,也開始進入日本人的生活,這些台式早餐店歷經了什麼樣的甘苦?又有什麼樣的感觸?請聽他們娓娓道來。

東京的台灣早餐店人龍

2021年11月上旬某日上午9時左右,位於JR五反田站附近巷弄裡的一家小店前,門口聚集許多人,魚貫地取著號碼牌,等待叫號。乍看之下以為是哪間西洋式早餐館,但店內所販賣的,卻是標榜著「純正台灣式」的鹹豆漿、燒餅油條、台式飯糰等早點。

不僅是只有這家名為「東京豆漿生活」的台灣風早餐店,現在幾乎東京都內的台灣風早餐店,都受到青睞。這幾年台式早餐成為一股新風潮,包括東京、名古屋及大阪等都市,陸續都有新店開張。

位在五反田一隅的東京豆漿生活,每天一開店就有許多民眾聞風而來
位在五反田一隅的東京豆漿生活,每天一開店就有許多民眾聞風而來

「疫情是最大的因素」台灣觀光局東京事務所鄭憶萍所長對此現場下了註解。「近幾年來喜愛台灣的日本人愈來愈多,前往台灣觀光時大多會體驗台式早餐。」鄭所長稱:「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日本人無法前往台灣,旅日的台灣人也暫時無法返鄉,這樣的狀況下台灣料理受到日本人的喜愛,台式早餐店自然就應運而生。」

筆者觀察,疫情爆發後,日本反而掀起一股台灣風,除了從2018年開始的珍珠奶茶外,台灣雞排、台灣風蛋糕(台湾カステラ)、甚至滷肉飯等,都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而且不只是一般店家,就連超市及便利商店都參戰,甚至在東京車站都可以輕易買到台灣鳳梨酥。在日本更出現台灣失落症(台湾ロス)一詞。

疫情下早餐外食機會多

曾有派駐台灣經驗的野崎文章,在2019年開了台灣風早餐專門店「喜喜豆漿」
曾有派駐台灣經驗的野崎文章,在2019年開了台灣風早餐專門店「喜喜豆漿」

屬於台灣庶民文化之一的台式早餐,就是在這股風潮之中受到重視。然而,日本人飲食習慣與台灣不同,在台灣隨處可見的早餐專門店,在日本卻少之又少。原因在於,日本人幾乎不太在外頭吃早餐,大多會在家裡用完餐後再出門。

這也是為何許多台灣人在日本開台灣料理店,但過去台式早餐店卻鮮少的主因。2019年開業,在東京大田區雜色經營台式早餐店「喜喜豆漿」的老闆野崎文章先生便認為,2020年後雖然因疫情影響,台灣料理店的確增加不少,但因日本人的飲食習慣與模式固定,所以台式早餐店並沒有增加那麼多。

野崎過去因工作長期派駐台灣,對於台灣的庶民生活有深入了解。野崎觀察,新冠肺炎的疫情雖影響到夜間飲食業,但卻讓民眾改為早上與中午外出用餐,剛好台式早餐可以提供一個用餐時段,也讓不少日本人選擇嚐鮮,增加了台式早餐的商機。

台灣常見的燒餅油條,在日本成了感受台灣風情的美食
台灣常見的燒餅油條,在日本成了感受台灣風情的美食。圖為「東京豆漿生活」的燒餅油條。

喜喜豆漿不但提供台灣風早餐,野崎文章也刻意將店內盡可能佈置成台灣店家,連點菜單都濃濃台灣味
喜喜豆漿不但提供台灣風早餐,野崎文章也刻意將店內盡可能佈置成台灣店家,連點菜單都濃濃台灣味

下一頁: 台式肉鬆麵包亮相東京

關鍵詞

日本 飲食文化 臺灣 餐飲業 早餐

陳威臣CHEN Wei-chen簡介與署名文章

臺灣駐日媒體特派,自由撰稿人,前資深政治幕僚。1972年生,從事政治工作20年,2016年來日,現居東京,執筆文章以日本政治及社會情勢觀察、日本文化與臺日交流、鐵道趣味為主,作品發表於「上報 UP MEDIA」、「轉角國際 udn Global」、「想想論壇 ThinkingTaiwan」、「思想坦克Voicettank」、「文化總會新活水」等媒體。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