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品牌的滲透力

台灣品牌的滲透力:老牌大同電鍋到新型智能咖啡機

文化 生活 飲食

深受臺灣大眾喜愛的魔法調理家電「大同電鍋」近來再度因為社交網路傳播重新引起關注。究竟電鍋在日本得到什麼回響?以及對於臺灣新發明的生活家電魅力為何?筆者一併對此介紹。

壓倒性「留白」使用方法

首先想向對大同電鍋陌生的人,再次介紹此這台魔法般的料理家電。聽到「煮、蒸、燉、加熱」四種功能集一身家電料理,彷彿就是最新科技家電,但實際的使用方法卻不需要什麼技術。說起來,大同電鍋與1950年代時在日本販售的「自動式電鍋」使用同種機種結構,形狀跟機能也幾乎與當時一樣。這在日本的家電市場早是已被淘汰的機種,但那簡單的機能和實用性卻廣受喜愛,至今到2021年,仍長久被愛用的就是臺灣的大同電鍋。

既沒有各式各樣功能的觸控螢幕,沒有時間設定功能,也沒有選單。只憑一個按鍵。一般買家電時都會附上厚厚的使用說明書,但大同電鍋沒有。就好像iPhone剛登場時那般簡潔。實際的操作方法如下3步驟。

1.在電鍋外側倒入水(依照倒入電鍋外側的水量而改變加熱時間)。

在電鍋外鍋內放入水。不用特別計算水量大致的量即可!
在電鍋外鍋內放入水。不用特別計算水量大致的量即可!

2.放入食材 (可以用電鍋原本附贈的內鍋,或使用耐熱的盤子,再放進食材即可)。

將放入食材跟調味料的內鍋置入電鍋內
將放入食材跟調味料的內鍋置入電鍋內

3.按下開關。

按下開關。電源僅有開關跟保溫的功能。
按下開關。電源僅有開關跟保溫的功能。

只需上述步驟,三個階段,即可把生米煮成熱呼呼的熟飯、把冷菜均溫加熱、冷凍的燒賣蒸透、也能做咖哩或馬鈴薯燉肉等料理。而且加熱結束後會自動斷電,不會發生忘記熄火的悲劇。

用電把放入外鍋中的水慢慢加熱,其產生的蒸氣再把食材煮熟。總而言之,不同於在日本所販售的壓力鍋、自動料理鍋等。所以,料理途中把鍋蓋打開來確認時,如果覺得「阿,再多加熱一段時間比較好」的話,就在外鍋再加水,如果覺得「應該已經可以了」的話,即使電鍋還在加熱中也可以手動把開關按掉即可。

就是這樣隨興所欲!不拘小節正是大同電鍋魅力所在。裝滿食材的碗盤直接放入電鍋內烹煮,之後連同食材一起把碗盤端上桌。如此一來,也可以省掉清洗的碗盤,深深抓住主婦的心。

將食材放入到器皿中,蒸出來的飯菜直接端到餐桌上。
將食材放入到器皿中,蒸出來的飯菜直接端到餐桌上。

但是,筆者個人覺得比起宣傳「可以做這個也可以做那個」的多功能,在要求對消費者提供清楚簡單訊息的日本家電市場來說,反而很難達到宣傳效果。

量販店陳列了各大廠牌推出的高科技的料理家電。導入AI記憶學習個人喜好的微波爐、不會有蒸氣的電鍋、增強特定機能的烤番薯機、掠拌用蒸雞肉機等。與「○○的話交給它!」增強特定機能的其他料理家電相比,60年來幾乎沒有變化、簡單的單一按鍵作為勝負的大同電鍋相比下是多麼單純。

但是,對於家庭主婦來說「沒有增強特定機能」、「可依照使用者的目的與生活方式自由使用」這樣壓倒性的彈性「留白」反而新鮮。輕鬆放入冰箱現有的東西後按下按鍵、不看食譜也可以完成一道料理,大同電鍋本身就降低了烹飪的難度。擁有「這個那個」高科技的多機能調理家電,大多數機能其實很少完全發揮。

下一頁: 向電鍋日本分公司請教日本銷售。

關鍵詞

飲食文化 家電 食文化 大同電鍋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