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勤交代的虛與實

「大名行列」是諸藩的虛榮競爭!

歷史 文化

小林明 [作者簡介]

「參勤交替」(参勤交代)需要巨額的費用。諸藩因龐大的支出被壓的喘不過氣,導致削弱了對抗幕府的體力,這是對「參勤交替」的一般說法。但事實卻是不是如此。更多時候是諸藩為了虛榮競爭而讓自己陷於不復之境。

雇用臨時工當假武士增加遊行人數

為數眾多的武士們的隊伍井然有序地前進。

當隊伍的隨從喊「退下〜退下!」時,路過的百姓都要跪在路邊,直到隊伍離開都不能把頭抬起來。在時代劇中「參勤交替」場景中的「大名行列」如此描寫。

但這其實是一個謊言。

第一,「大名行列」的隊伍在遊行時並非整齊列隊。

井然有序的隊伍展現出的威武和華麗只有在進到宿場町前的片刻。遊行山路或是農村時,武士們都是各自與志同道合之士結隊,按照自己的步調前進。

「傍晚前到宿場町前集合」

武士們從藩主那邊收到指令後,到集合時間之前都可以自由行動。

集合時間一到武士們會開始聚集,井然有序地排列後進到宿場町。武士們僅有在人群聚集的場所,才排列成井然有序的隊伍。

第二,「大名行列」會雇用臨時工,讓人數看起來很多。換而言之,雇用了臨時工充當假武士。

譬如,文政10年(1872年)加賀藩的「大名行列」人數總共為1969人,其中686人為臨時工。事實上有3分之1不是武士的紀錄。臨時工們的主要工作是搬運行李,在遊行中沒有擔任重要的職務,但多了686人充數,也是為了「壯大被看見的場面」吧。

臨時工被稱為「通日雇」。「通日雇」並非武士的身分,是由一家名為「六組飛腳問屋」的斡旋仲介業者派遣的。

江戶時代初期的「參勤交替」在各個宿場町都有臨時工,可以在當地雇用後,搬運行李到下一個宿場町。到下一個宿場町後,同樣雇用臨時工搬運行李到下一個宿場町。臨時雇用以接力的方式進行。

然而,接力的方法是在各個宿場町雇用臨時工,光是工資就增加了巨額的成本。因此,從藩地到江戶一帶可以隨行派遣臨時工的業者因而誕生。那就是「六組飛腳問屋」,派遣的臨時工就是「通日雇」。

下一頁: 「參勤交替」義務化之後,如何減少隨從是一大煩惱

關鍵詞

江戶幕府 江戶 武士 德川家康 參勤交代

小林明KOBAYASHI Akira簡介與署名文章

1964年出生於東京都。曾任Swing Journal社、KK Bestsellers等出版社編輯,2011年起自立門戶。現為編輯工作室「Diranadachi」的法人代表,負責旅行歷史相關雜誌和書冊的編輯,也撰寫文章。主要負責的刊物有廣濟堂Best Mook系列(廣濟堂出版)、Sarai Mook《Sarai的江戶》(小學館)、《歷史人》(KK Bestsellers)、《歷史道》(朝日新聞出版)等。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