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勤交代的虛與實

江戶時代「參見」將軍為大名的「職務」=無戰爭時代裡一種服從君主的表現

歷史 文化 觀光旅遊

江戶時代的參勤交替(參勤交代)制度是如何形成的? 追根究𣏚,是家臣們為了回應君主的「恩惠」,表示「奉公服從」之意,為日本武士社會裡獨特的理念。此外,相當於現在的「縣」的「藩」,為了貫徹這項理念,承受著很大的負擔。

於江戶時代形成慣例的一種服從表現

江戶時期,日本約有300多個「藩」,相當於現在的「縣」,其中各有領主,領主稱為「藩主」。

藩主擁有的領地規模以「石」為單位。所謂的「石」是指米的生產量,1石相當於米1000合(約150公斤)。幕府將擁有1萬石以上生產量的土地賜給藩主以承認其擁有支配權,受賜者即為「大名」。

幕府在日本史上有鎌倉、室町、江戶三個時代。鎌倉和室町時代才剛結束戰亂,為了表示服從幕府的旨意,隨時都要有備戰的準備。

但是,到了江戶時代,社會相對安定和平,沒有什麼戰爭。大名為了拜見將軍前往江戶,並於江戶駐紮一定期間,慢慢的變成了一種展現服從的新儀式。

這就是所謂的「參勤」的由來。對於地方大名來說,前往江戶「參見」也算是「職務」的一環。

《德川實紀》記載著以下的內容,江戶幕府的初代將軍.德川家康於開始執政時,即提出「江戶城是發號政令之地,也是天下諸侯朝覲之地。」「朝覲」的意思為家臣前往「覲見」地位崇高的人物,也就是所謂的拜見君主的意思。

下一頁: 明文規定參勤交替的《武家諸法度 寬永令》

關鍵詞

江戶幕府 江戶時代 歷史 參勤交代 大名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