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性教育

日本的性教育(2) 被剝奪性知識學習權利的孩子們

社會 教育

對許多人而言,中小學時代性知識的學習恐怕僅限於保健體育課上有限的時間。為什麼說孩子們沒有接受到性教育呢?性教育能讓學生學到些什麼呢?我們對長年推廣學校性教育,親眼目睹校園種種情況的「『人類與性』教育研究協議會」代表幹事水野哲夫先生進行了採訪。

被剝奪了學習的權利,成年後對性知識也知之甚少

反對性教育的人們會說「別揠苗助長」,意思是沒必要刻意去喚起孩子們對性的好奇心,他們該懂的時候自然就懂了。果真是這樣的嗎?水野對此做出了反駁。

「舉個例子,英國的卡迪夫大學與瑞士不孕不育治療的默克製藥公司共同開展了一項名為『Starting Families』的意識調查,調查對象是18個國家希望受孕的夫妻,調查結果於2011年發佈,其中『妊娠相關知識水準』的調查中有些公認的基礎題目,日本夫妻的正確率卻非常低。」

這些題目包括「只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具備受孕能力」「絕經婦女也有受孕能力」「男性只要能產生精子,就有受精能力」「男性能夠勃起就說明具有受精能力」,等等。這些說法都是錯誤的。日本夫妻的正確率,比如「男性只要能產生精子,就有受精能力」這道題,在18個國家中就是墊底的,其他題的正確率都是倒數第2。

「真正想要孩子的成年夫妻,他們的知識水準也不過如此。與其他國家相比,知識量明顯不夠。也就是說,我們的教育是錯誤的。不教國民妊娠的必要知識,政治家卻高喊著『每家要生3個』。都說該懂的時候自然就學會了,可這樣學會的知識也就只到怎麼滾床單的程度。性和人權的關係、戀愛期家暴(交往中的情侶發生的暴力行為)和性騷擾等問題真正的根源在哪裡,這些都需要自主地去學習,跟同齡人交流,然後才能真正地掌握。」

在這種情況下,東京都的《性教育手冊》時隔14年,今年終於進行了修訂。規定在獲得家長同意後,學校可以教授避孕、人工終止妊娠等《學習指導要領》之外的內容。水野稱,經過這次修訂,今後需要做的就是創造一個「能夠在學校開展性教育的環境」。

東京都《性教育手冊》修訂版中的國中教育事例

生殖相關功能的成熟 1年級:保健體育課 11小時
對異性的尊重和如何對待性資訊 1年級:保健體育課 11小時
男女通力合作(準備合唱大賽) 1年級:特別活動  
如何對待性資訊,預防性犯罪被害 年級:特別活動 2小時
加深與異性的人際關係 2年級:道德  
活出自己生命的精彩 3年級:道德  
預防愛滋病 3年級:保健體育課 7小時
成人計畫(多種多樣的生活方式) 3年級:道德  

「性的問題是人的成長和人類生存中必不可少的問題。但是日本的大環境卻主張『人們在性方面沒有獨立認知是沒問題的』,國民學習的權利被長期剝奪。修訂的東京都手冊是政府機構制定的檔,敢於加入『有些教學內容可能超出指導要領的範圍』這句話是需要勇氣的。我認為這點非常值得讚賞。但是目前,在學校開展性教育還需要獲得學校上下的一致同意,也需要得到監護人的理解,門檻依然很高,而且還會增加教師的工作量。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在學校創造一個穩定的性知識學習場所便成為今後的課題。」

採訪/撰文:桑原利佳、POWER NEWS編輯部
標題圖片:水野哲夫在東京都足立區舉辦的講座上發言(本人提供)

關鍵詞

人權 教育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