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的史普尼克危機

中國最尖端的「墨子」號量子通信衛星

政治外交 科技 國際

當下,太空中出現了極具衝擊性的事態,被稱作「21世紀的史普尼克危機」。在本專題的開篇,我們請到了外太空法研究領域第一人、參與制定了日本宇宙政策的慶應義塾大學研究所法務研究科教授青木節子女士,她將為大家介紹成功發射了集高科技之大成的「墨子」號量子通信衛星並在太空領域逐漸成為超越美國的宇宙強國「中國」的動向。

青木節子 AOKI Setsuko

歷任日本防衛大學社會科學教室副教授、慶應義塾大學綜合政策系教授等職,2016年4月起任慶應義塾大學研究所法務研究科教授。1983年畢業於慶應義塾大學法學系法律專業,1990年在加拿大麥基爾大學大學法學系附屬航空與宇宙法研究所讀完博士課程,1993年獲授法學博士。專業領域為國際法和宇宙法。

領先於日本的中國宇宙開發

――從長遠來看,中國的目標是什麼呢?我們能否解讀北京方面的意圖?

青木   我打算在之後的連載文章中詳細談一談中國的戰略。在質與量兩個層面,中國的宇宙開發都不僅僅是領先於日本,正如「墨子」號衛星這個例子所反映的那樣,如今在某些方面甚至逐漸超過了美國。

「墨子」號衛星的發射準備(新華社/Aflo)
「墨子」號衛星的發射準備(新華社/Aflo)

――首先能否請您從「量」的層面談一談呢?

青木   從衛星的發射次數來看,就比較容易理解了。2012年上半年,中國首次在發射總次數上成為了世界第一。從每年的發射次數來看,2018年成功發射了38次,超越美國成為了全球第一。日本只有6次,與中國相比,已經難以望其項背。

再看「質」,中國在本國的「白皮書」中已經明確了將在何時實現何種目標。觀察後來的實際情況也可以發現,他們的計畫從來沒有出現過延遲,相反,還經常提前完成。

在宇宙開發領域,只有中國這一個國家能夠達到這種程度。對於宇宙開發這類設計工作繁瑣複雜的跨學科領域來說,計畫出現延遲或者無法完成的情況可謂家常便飯。但這種「常識」唯獨不適用於中國。2000年,中國首次發佈白皮書,提出「要在21世紀第一個十年內實現載人太空飛行」,而這個目標早在2003年10月就已經實現。

下一頁: 中國不斷在其他國家建立基站

關鍵詞

美國 中國 蘇聯 宇宙開發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