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皇退位的真正意義:致力於解決修改皇室制度問題的上皇陛下

社會 歷史

齊藤勝久 [作者簡介]

江戶時代後期以來,時隔202年再次出現了天皇退位的情況。這並非歷史發生了倒退,相反我們更應該認為,正如歷代天皇中有半數是在生前傳位一樣,這只是傳統的皇位繼承方式得到了恢復。這其中包含了上皇陛下的深思:希望通過讓位,來保證作為象徵的天皇能夠時刻與民同在,全身心地履行職責。

挑戰只有自己才能解決的課題

在戰後的憲法中,天皇變成了沒有政治權力的「象徵」,回歸了本來的形象,但事關皇室制度,以及國之根本的皇位繼承的退位問題卻遺留了下來。不過,戰後最初一段時間,曾出現過昭和天皇退位論的問題,所以人們一直很忌諱討論退位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退位逐漸變成了政治家和國民難以啟齒的話題,上皇陛下意識到,自己在位且不斷老去之際,能夠解決這個問題的人只有自己。筆者認為,正是出於這種考慮,陛下才最終採用了直接向國民發表講話的罕見形式。

在前面提到的講話中,針對設置攝政的問題,上皇陛下顯示出了否定的見解,表示「天皇始終不能充分履行(中略)職責,直到生命終結,其作為天皇的身分始終不會改變」。如果天皇僅僅是「存在」,那根本沒有意義,在位期間應該為了全體國民全力履行職責,一旦無法履職,就應該讓出皇位。他通過講話,以行動貫徹了自己領悟的「象徵天皇」的應有姿態。這種深遠的考量,促使在悠久的天皇歷史中顯得格格不入的終身在位規定走向了終結。

還決定要推進葬禮改革

在退位問題之前,上皇陛下還實施了另一項改革。發表講話的3年前(2013年),宮內廳公佈了「今後的陵寢與葬禮方式」,兩位陛下借此表達了心願。這份葬禮改革計畫主要包括兩點:①兩人的陵墓要並排建造,且占地規模要小於歷代天皇和皇后陵;②基於簡化陵墓的考慮,將實施火葬。

天皇的火葬這一點讓民眾尤為震驚。官方解釋是「當今社會,火葬已經成為普遍做法,歷史上土葬和火葬方式都曾被作為天皇皇后的喪葬方式」。關於葬禮的改革問題,也只有本人可以提出並做出決定,毋庸贅述,陛下的深層考慮是希望減少對國民造成的負擔和影響。

當年長期侍奉過昭和天皇的侍從曾告訴筆者,「天皇的最大職責是將自己從先皇那裡繼承下來的皇位平穩地移交給下一代天皇」。聽起來雖然理所當然,但這卻是將「世界上最古老的皇室」守護下去的奧秘所在。從歷史來看,此次退位後,第125代天皇將成為第59位上皇。從歷代天皇中半數採用了讓位的事實來看,即使存在若干例外,但生前退位仍是確保新天皇繼承皇位的極為有效的制度。

進入令和時代,恐怕許多國民都希望看到誰都未曾見過的上皇的形象。雖然「有勞聖躬」,但筆者堅信,時隔202年再次出現的「上皇」,陛下一定非常清楚這就是他的新職責。

標題圖片:為了向皇室的祖先天照大神報告「退位」,上皇陛下持三神器的「劍」與「勾玉」參拜伊勢神宮內宮,2019年4月18日,三重縣伊勢市(時事)

關鍵詞

皇室 皇室典範 天皇 天皇退位

齊藤勝久SAITŌ Katsuhisa簡介與署名文章

媒體人。1951年生於東京。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政經系。曾在讀賣新聞社會部擔任司法記者,1986年至1989年期間負責宮內廳相關新聞報導,對「昭和時代的最後日子」和平成年代的開啟進行了採訪報導。在醫療部也擔任過採訪編輯工作。2016年夏成為自由記者。2018年5月開始在nippon.com上分6次連載「傳奇間諜佐爾格」。同年9月開始「聚焦兩次新天皇即位」的長期連載。多年來一直從事近現代史相關話題的採訪和寫作活動。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