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皇退位的真正意義:致力於解決修改皇室制度問題的上皇陛下

社會 歷史

江戶時代後期以來,時隔202年再次出現了天皇退位的情況。這並非歷史發生了倒退,相反我們更應該認為,正如歷代天皇中有半數是在生前傳位一樣,這只是傳統的皇位繼承方式得到了恢復。這其中包含了上皇陛下的深思:希望通過讓位,來保證作為象徵的天皇能夠時刻與民同在,全身心地履行職責。

退位成了平成時代的皇室頭號新聞

30年前,筆者在皇居宮內廳中迎來了平成時代拉開序幕的瞬間,那時絕不會想到平成時代會以天皇退位的形式畫上句號。據讀賣新聞去年秋季實施的民意調查顯示,在受訪者選擇的十大「象徵平成時代的國內事件」中,「天皇退位特例法的通過」是與皇室相關的頭號事件。這項法律以特例的形式認可了天皇的生前退位,可見天皇退位對國民的心理衝擊有多大。

在2017年上述特例法出臺之前,日本一直沒有關於天皇退位的規定。因此,戰後召開的國會上,曾數次出現關於天皇退位問題的討論。政府和宮內廳一直將不允許生前退位的理由歸結為以下3點:①就像日本歷史上的院政(「上皇」實際掌權的政治制度——譯注)那樣,如果允許生前退位,那麼上皇或法皇(出家的上皇——譯注)會成為禍害②可能會出現違背天皇自主意願的強迫退位③天皇將變得能夠恣意退位。聽了這樣的解釋,不少國民也認為傳位或退位都是不可取的。

然而,平成時代的天皇於在位第28年的2016年8月,以電視講話的形式表達了希望傳位於皇太子的意向。這次講話天皇通過媒體喊話來尋求廣大國民的理解,因此也被稱作平成年代的「玉音放送」。上皇陛下親口說出了不同於過去政府和宮內廳在國會答辯時的說法,想必當時許多人都曾感到困惑。

路人專注地在看大螢幕上播放的電視講話,2016年8月8日下午,東京都新宿區(時事)
路人專注地在看大螢幕上播放的電視講話,2016年8月8日下午,東京都新宿區(時事)

平成時代的「玉音放送」充滿說服力

雖然是困惑,但上皇陛下長期以來以象徵天皇身分深入民間的形象大家都有目共睹,基於實際經歷的那番講話確實具有強大的說服力。「(當時82歲)考慮到身體逐漸衰弱時,我擔憂或難以像迄今那樣,全身心地履行象徵天皇的職責。」「當天皇健康狀態嚴重不佳時,如以前曾出現的先例那樣,有可能導致社會停滯,甚至給國民的生活造成各種影響。」「在重新回顧我國悠久天皇歷史的同時,衷心祈願今後無論何時皇室都能與國民同在,(中略)象徵天皇的職責永遠不會中斷、穩定持續下去,在此我講述了自身的想法。」

上皇陛下在這次講話中,提到了「根據憲法規定,天皇沒有參與國政之權能」。他自己也一直擔心,這次講話是否會變成修改法律或制定新法的導火線,被人們理解為違反憲法規定。但正因為是為全體國民著想,他才希望讓位,而不是維持終身天皇的地位,這種想法贏得了國民的支持。在各家報社的民調中,90%左右的受訪者都對此次退位和新天皇即位表示了贊同。

明治時期被刪除的「退位」

上皇陛下在天皇在位30年間,屢屢訪問災區、祭奠戰爭死難者,作為一位「行動派天皇」履行了象徵天皇的職責。同時,他還為改善過度警備等問題費了不少心思。筆者認為,他親身參與了各種問題的解決和改革,最後一個課題就是皇室制度的調整。在前面提到的電視講話中,一開始就說到了「站在天皇的立場上,需要避免具體論及現行的皇室制度,而我想以個人身分談一談長期以來思考的問題」。

上皇陛下常常說:「傳統的天皇形象難道不就是與政治關聯少、為國民履職的『象徵天皇』應有的狀態嗎?」相反,在明治維新以後,近代化進程急劇加速的背景下,天皇擁有了前所未有的權力,這個時代才是不符合傳統的。在明治中期的大日本帝國憲法和舊皇室典範制定過程中,從傳統的皇室制度中剝離得最為徹底的一條制度就是「讓位」。

雖然當時也曾討論過允許讓位的方案,但由於第一任首相伊藤博文表示反對,所以從舊皇室典範中刪除了相關條文。伊藤認為,如果允許讓位,那麼天皇可能會被實際掌權的人強迫退位,或者皇室會出現分裂,構成亂局的禍源,已經變為近代國家的日本將發生動盪,因此「倘若天皇罹患了不治重症,只需設置(代行天皇權力的)攝政即可」。於是,日本不再設置天皇退位的規定,終身在位的天皇制就此誕生。

基於這種制度,大正天皇病重之時,皇太子(昭和天皇)擔任了5年攝政。參照這一先例,眾多國民一直深信,到了天皇年邁體弱,行動不便的時候,只要讓攝政全權代理即可。

挑戰只有自己才能解決的課題

在戰後的憲法中,天皇變成了沒有政治權力的「象徵」,回歸了本來的形象,但事關皇室制度,以及國之根本的皇位繼承的退位問題卻遺留了下來。不過,戰後最初一段時間,曾出現過昭和天皇退位論的問題,所以人們一直很忌諱討論退位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退位逐漸變成了政治家和國民難以啟齒的話題,上皇陛下意識到,自己在位且不斷老去之際,能夠解決這個問題的人只有自己。筆者認為,正是出於這種考慮,陛下才最終採用了直接向國民發表講話的罕見形式。

在前面提到的講話中,針對設置攝政的問題,上皇陛下顯示出了否定的見解,表示「天皇始終不能充分履行(中略)職責,直到生命終結,其作為天皇的身分始終不會改變」。如果天皇僅僅是「存在」,那根本沒有意義,在位期間應該為了全體國民全力履行職責,一旦無法履職,就應該讓出皇位。他通過講話,以行動貫徹了自己領悟的「象徵天皇」的應有姿態。這種深遠的考量,促使在悠久的天皇歷史中顯得格格不入的終身在位規定走向了終結。

還決定要推進葬禮改革

在退位問題之前,上皇陛下還實施了另一項改革。發表講話的3年前(2013年),宮內廳公佈了「今後的陵寢與葬禮方式」,兩位陛下借此表達了心願。這份葬禮改革計畫主要包括兩點:①兩人的陵墓要並排建造,且占地規模要小於歷代天皇和皇后陵;②基於簡化陵墓的考慮,將實施火葬。

天皇的火葬這一點讓民眾尤為震驚。官方解釋是「當今社會,火葬已經成為普遍做法,歷史上土葬和火葬方式都曾被作為天皇皇后的喪葬方式」。關於葬禮的改革問題,也只有本人可以提出並做出決定,毋庸贅述,陛下的深層考慮是希望減少對國民造成的負擔和影響。

當年長期侍奉過昭和天皇的侍從曾告訴筆者,「天皇的最大職責是將自己從先皇那裡繼承下來的皇位平穩地移交給下一代天皇」。聽起來雖然理所當然,但這卻是將「世界上最古老的皇室」守護下去的奧秘所在。從歷史來看,此次退位後,第125代天皇將成為第59位上皇。從歷代天皇中半數採用了讓位的事實來看,即使存在若干例外,但生前退位仍是確保新天皇繼承皇位的極為有效的制度。

進入令和時代,恐怕許多國民都希望看到誰都未曾見過的上皇的形象。雖然「有勞聖躬」,但筆者堅信,時隔202年再次出現的「上皇」,陛下一定非常清楚這就是他的新職責。

標題圖片:為了向皇室的祖先天照大神報告「退位」,上皇陛下持三神器的「劍」與「勾玉」參拜伊勢神宮內宮,2019年4月18日,三重縣伊勢市(時事)

皇室 皇室典範 天皇 天皇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