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偶像的真實處境

日本偶像的真實處境(2)想辭卻辭不掉的偶像工作

社會 娛樂 工作勞動 音樂 時尚

2018年3月21日,以愛媛縣為活動據點的農業偶像團體「愛之葉Girls」的成員,大本萌景(Omoto Honoka)自伐殞命。當時僅有16歲的她,為何非要走上絕路?家屬為了解真相,向該團體所屬事務所及社長提出告訴。本文採訪代表家屬提告的律師河西邦剛,他是捍衛演藝人員權利的「日本演藝人士權利協會」共同代表理事,同時自己也擔任偶像團體的製作人,我們向他請教地下偶像所面臨的真實處境。

「偶像」這個魔幻文字

從截至目前為止的訪談可以得知,與事務所簽署契約時,必須詳細審視內容,但是因為想成為偶像的人,大多只有10多歲,因此要求本人詳閱契約並了解內容事實上極為困難。那麼由雙親代替孩子閱讀契約,應該是個可行的方式,但同樣有其難度。

「就算是父母,如果對方以『這在演藝圈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回答,會讓他們覺得原來是這樣啊,然後就被說服。或是例如說,想辭去偶像工作的時候,事務所要求『已經製作了網站、歌曲,以及準備了表演服裝,所以請付20萬日幣』,這讓他們覺得害怕,不想發生紛爭,於是就付錢了事。我認為,惡質的事務所就是重複利用這樣的手法牟利。所以首先要認知到,那並非常態。」

河西接著繼續提醒大家:

「過去提到『偶像』,讓人覺得是種神格化的存在。但現在則像是某種魔幻文字。假如說不用『偶像』來包裝,一提到唱歌跳舞,又和粉絲握手拍照的人,大家會怎麼想?若再加上工作的場所提供酒水,還可以和女孩摟摟抱抱,那又會讓人怎麼想?如此一來,就和陪酒女郎的工作沒有兩樣。不過一旦加上『偶像』的包裝,就會讓人覺得也算是一種偶像。因此,必須不為『偶像』二字所迷惑,認清現實狀況。」

現在,即使擔任偶像工作的人前往勞動基準監察署諮詢,也只會得到:「不清楚演藝契約是否屬於勞動契約,因此無法受理」的回答。

「演藝契約是否屬於勞動契約這個問題,要經過法院審理才能判定,因此才會出現這樣的回覆。實際上,法院大多會認定演藝契約屬於勞動契約,但要經過諸多繁瑣程序,花費太多時間。而關於『愛之葉Girls』的大本萌景的事件,演變到當事人自殺的地步,我認為,受理判定的機構不應該是地方法院或勞動基準監察署,而應該由像我本人擔任理事的日本演藝人士權利協會等組織進行判定,這一點有必要修法改正。」

大本萌景的家人認為導致她自殺的原因在於,事務所的職權騷擾和過度勞動,因此對事務所和社長提出損害賠償的訴訟,2019年2月18日,在東京地方法院首次開庭進行答辯。而事務所則展現了全面抗爭的態度。

採訪、撰文:桑原利佳(POWER NEWS編輯部)

標題圖片:偶像團體「Revival : I」的4名成員(河西邦剛提供)

關鍵詞

雇用 偶像 勞動 司法 藝能 勞動環境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