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Journal》身障選手訪談錄

日本盲人門球隊的防守重鎮——浦田理惠

運動 東京2020

日本女子盲人門球隊在2012年倫敦帕運上為日本贏得了第一塊團體賽金牌,身為隊長的浦田理惠為球隊做出了巨大貢獻。她在國際上被譽為日本隊的防守重鎮,本文請她向讀者講述盲人門球(Goalball)運動深不可測的魅力。

浦田理惠 URATA Rie

1977年生於熊本縣。日本女子盲人門球(Goalball)隊替補隊員。中間第一防守位置。20歲時患視網膜色素變性,雙目失明。受此打擊,她曾一度一蹶不振,但在接觸了盲人門球後,被這項運動深深吸引。參加比賽僅3年後,2008年北京奧運首次獲得帕運參賽資格,在2012年倫敦帕運上摘得金牌。2016年里約帕運獲得第5名。是活躍在日本女子盲人門球隊的防守之神。2016年之前,一直是以日本代表隊隊長的身分率隊參賽。

眼睛看不見後才能覺察到的 

回顧十幾年的運動生涯,對於您個人走過的道路,或者對於日本盲人門球隊的發展,您有何感想?

浦田 與盲人門球結緣之後,自己的世界確實發生了很大變化。我對自己的眼睛看不見感到很自卑,想法一直很消極,總是在想:因為眼睛看不見,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不能跟周圍的人做同樣的事,等等。可是,打盲人門球眼睛當然看不見啦,眼睛看不見就不能成為藉口了(笑)。失誤了,也不能說「啊,我沒看見,對不起」。這樣一來,就只能面對自己了。因為眼睛看不見,所以要留意聲音,於是就從中看到了新的東西。看不見不再是負面因素,反倒成了自己的強項。我的個性真的發生了改變呢(笑)。

個性發生了改變嗎?

浦田 可能還是在很大程度上感覺到了自己的潛力吧。我們無法通過視覺學習,也無法通過看錄影研究對手的技術,所以掌握某種技能必然要花費很長時間。自己嘗試著去做,別人告訴你這樣不對,然後就改正過來,在細節上反覆進行調整。這樣一來,自己的想法也發生了改變,現在自己可以這樣專心致志地投身於體育比賽中,也可以說是正在書寫盲人門球運動的歷史吧,從過去積累的經驗中汲取營養,一定會有所創新。如今的年輕一代正在繼續借鑒我們積累的經驗,所以今後他們的球技會進一步提高,而且提高的速度恐怕會非常快。 

今後,要想增強日本盲人門球隊的實力,重要的是讓更多的人參與到這項運動中。今天聽了您的一番話,我的感想是,因為某種後天或先天的原因導致雙目失明,或者是看東西模糊,這些人有一個優勢,就是可以通過參加盲人門球運動訓練自己的感覺。這樣的話,這項比賽是不是有可能進一步普及呢?

浦田 我想是這樣的。更進一步說,我認為,盲人門球不僅是視覺障礙者的運動,普通人恐怕也有參與的價值。好像已經有普通學校在體育課中設置了這項運動,好處在於大家可以意識到,要想增進相互間的理解,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的心情非常重要。比如說大家都戴著眼罩,有人問「是這樣吧?」你要是只點一下頭不出聲,對方是不會明白的,還有就是傳球時,在球沒有彈跳的情況下傳給隊友是非常危險的,這項運動要求選手在很多地方需要留意。這在日常生活中不是也非常重要嗎?所以讓更多的人參與到這項比賽中也是這個道理,盲人門球運動如果能在普通民眾中普及就太好了。

意識不到自己的眼睛看得見,就能注意到很多感覺。盲人門球選手平時在球場上所做的一切,其中包括很多普通人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事情,與身體是否有障礙是沒有關係的。

浦田 眼睛能看見,肯定會覺得沒有必要,所以就不去做了。可是,到了眼睛看不見的時候,才發現有些東西自己是第一次看到。

 

攝影:新津保建秀 
採訪、撰文:雜司谷千一 
根據《GO Journal》的報導編譯

關鍵詞

帕運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