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Journal》身障選手訪談錄

日本盲人門球隊的防守重鎮——浦田理惠

運動 東京2020

日本女子盲人門球隊在2012年倫敦帕運上為日本贏得了第一塊團體賽金牌,身為隊長的浦田理惠為球隊做出了巨大貢獻。她在國際上被譽為日本隊的防守重鎮,本文請她向讀者講述盲人門球(Goalball)運動深不可測的魅力。

浦田理惠 URATA Rie

1977年生於熊本縣。日本女子盲人門球(Goalball)隊替補隊員。中間第一防守位置。20歲時患視網膜色素變性,雙目失明。受此打擊,她曾一度一蹶不振,但在接觸了盲人門球後,被這項運動深深吸引。參加比賽僅3年後,2008年北京奧運首次獲得帕運參賽資格,在2012年倫敦帕運上摘得金牌。2016年里約帕運獲得第5名。是活躍在日本女子盲人門球隊的防守之神。2016年之前,一直是以日本代表隊隊長的身分率隊參賽。

磨練敏銳感覺的體育比賽 

您第一次參加帕運是在2008年北京奧運,那時您打比賽僅僅3年時間。第一次參加帕運,您有哪些感想呢?

浦田 一開始精神上有很大的衝擊。當時的心情是,在這麼大的舞臺上,自己失誤了該如何是好,還有就是感覺觀眾的呐喊助威聲那麼熱烈…結果徹底被那種氛圍給淹沒了。身體變得僵硬,平時訓練時已經掌握的技術也徹底發揮失常了。平時能注意到的聲響也注意不到了,強烈地感覺自己沉陷在自己的內心世界裡,無法將觸角伸向周圍的事物。只要集中精神,想捕捉的聲音明明是能捕捉到的,可是卻做不到了,於是感覺球場上亂哄哄的,對各種聲音都非常在意。

人們認為,過了40歲,一般情況下很難期待選手的體能有所提高了,可是盲人門球也是一項不斷磨練敏銳感覺的運動,所以我感覺還是有很大的提高餘地的。 

浦田 是這種感覺。眼睛看得見也好,看不見也好,只要有追求百分之百的決心,年齡是無關緊要的。即使在奪得金牌的比賽中,有時候到最後我們也不知道那個球是從哪裡投出的,所以絕對沒有大功告成的時候。這種追求會在內心轉化為引導自己發揮潛能的契機,所以我認為,在盲人門球運動中,提升經驗值和敏銳感知的能力應該佔據絕大的比重。

下一頁: 眼睛看不見後才能覺察到的 

關鍵詞

帕運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