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Journal》身障選手訪談錄

全力備戰東京帕運的45歲盲人柔道選手——藤本聰

運動 東京2020

自1996年亞特蘭大帕運起,藤本聰連續3屆帕運蟬聯冠軍。2008年北京帕運奪得銀牌,2016年里約帕運奪得銅牌。本文請這位老將向讀者講述他將在45歲之際迎戰東京帕運的雄心壯志。

藤本聰 FUJIMOTO Satoshi

1975年生,德島縣人。盲人柔道日本國家代表隊男子66公斤級選手。B2(弱視)級別。小時候由於事故導致左眼受傷,現在左眼視力相當於0。從5歲開始練柔道,在德島縣立啟明學校高中部學習期間,因機緣巧合,走上職業盲人柔道之路。1996年,21歲第一次參加亞特蘭大帕運,自此連續3屆帕運摘得桂冠。2008年在北京帕運上奪得銀牌,2012年的倫敦帕運未能參賽,2016年在里約帕運上奪得銅牌。現在正在備戰2020年東京帕運。

借助柔道服傳遞過來的微妙感覺

1996年,您21歲的時候首次參加了亞特蘭大帕運,並一舉奪金。您當時在世界頂級舞臺上比賽是什麼感覺?

藤本 當時我正在學校讀理療專業3年級,正是我在醫院第一期實習結束放暑假的時候。說起來,那次帕運是我參加世界大賽的首秀。老實說,我是有自信獲勝的,在沒有任何資訊的情況下憑著年輕和氣勢贏得了金牌。實際上水準也真的非常高,我很震驚(笑)。

以前的盲人柔道,不是從雙方舉起手臂試著抓握對方開始的,而是雙方先面對面,互相觸摸對方的身體,放下雙手之後再猛地搭手——也就是說需要在近距離的對抗中爭奪有利把位,而且不區分視力障礙的等級,全盲和弱視適用同樣的規則。

那時的比賽和現在完全不同吧?

藤本 是啊!所以,特別是對於B1(全盲)級別的選手來說,那時候的比賽是非常困難的。也有很多選手適應了規則後,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成績。但不管怎樣,現在的比賽規則有了很大變化。

如今盲人柔道的規則,除了要從抓握對方開始之外,幾乎和健全人柔道完全相同。反過來說,從抓握對方開始,是盲人柔道的最大特點。

藤本 是的,在最開始抓握對方的瞬間,你就基本上瞭解了對方的情況。對方選手是力量型還是技術型,是否很難對付——這些來自對手的資訊和壓迫感,全都會通過柔道服傳遞過來。比賽開始之後,資訊還會不斷得到補充,「啊呀,還是利用了我的弱點」「他很清楚我的進攻方式呢」「用了不少足技啊」,等等。

抓握手(主要抓住對方柔道服衣領的手)和牽把手(主要拉住對方柔道服袖子的手),兩隻手各自能感受到什麼樣的資訊呢?

藤本 抓握的右手更加重要。當拳頭接觸到對方的軀幹和胸部時,就能感受到對方給自己的身體和心理帶來的壓力。對方進攻的瞬間,抓握的右手可以成為感知探測器,從而阻止對方的進攻;自己主動進攻時,右手的抓握也必須靈活施技。另外,因為對方處於運動中,抓握時要讓衣領不斷觸碰對方的頭頸部。這些技術對於進攻和防守都很重要。

 

對方是哪種類型的選手,要在自己的頭腦裡形成明確印象需要時間吧?

藤本 要做到不慌不忙,沉著冷靜(笑)。最近,在某種程度上我已經能平心靜氣地默默忍耐,面對進展不順利的情況也不再慌亂了。正因為這樣,經過各種嘗試,在比賽中也能為自己創造很多獲勝的機會了。 

您比較擅長的比賽進展方式或者獲勝的秘訣是什麼呢?

藤本 首先要讓對方的實力發揮不出作用。我比較善於通過拉扯柔道服,讓對方心煩意亂。當對方使不出擅長的技法時,我就知道「好喔,起作用了」。儘早發現對手的強項,研究如何擊敗他,我在比賽中就是這麼做的。還有就是從氣勢上壓倒對方(笑)。特別是到最後,幾乎就是比誰更能忍耐了。基本上就是毅力的比拼。

下一頁: 備戰東京帕運的理由更加明確

關鍵詞

帕運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