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傳奇人物

《蒼鷺與少年》在海外市場大獲成功 宮崎駿動畫電影的魅力在哪裡?

文化 社會 動漫 漫畫

數土直志 [作者簡介]

撤回了2013年的「隱退宣言」後,日本動畫導演宮崎駿時隔10年再度推出新長篇動畫,並憑藉此作品二奪美國奧斯卡金像獎。這也是吉卜力有史以來在海外熱度最高的作品。本文將圍繞其背景和宮崎駿動畫的精髓展開探討。

留白中的謎團

宮崎駿作品的另一個巨大的魅力,在於它擺脫了傳統的兒童和家庭電影的模式。在迪士尼和皮克斯等出品的長篇作品中,描繪的往往都是理想化的父母和子女形象,帶有某種說教性質。它們塑造的是一種人們所期望的世界,雖然單看這部作品都很優秀,但整體上給人缺乏深度的印象。

而宮崎駿作品與這種單一的、具有教育性質的價值觀不同,也沒有設定涇渭分明的善惡界線。 《蒼鷺與少年》的主角真人故意用石塊砸傷自己的頭,誤導人們以為是他的同學所為。真人在一個場景中坦白說:「我心中存有惡意。」每個人都有內在的「惡」。這個世界充滿「邪惡」。人們該如何與之面對?這部作品會引發觀眾的許多思考。而這正是宮崎駿作品的深度所在。

據說,創作時,宮崎駿喜歡先畫出視覺形象,然後展開整個故事,從這種自由性中誕生了超乎預測的劇情走向。這與《螢火蟲之墓》(1988年)和《輝耀姬物語》(2013年)導演高畑勳先建構故事邏輯的方式截然不同。

宮崎駿的早期作品更重視的是娛樂性。但自1990年代的《紅豬》(1992年)之後,宮崎駿逐漸擺脫了「易懂性」的束縛,有意在故事中留下「謎團」。《紅豬》的主角波魯克為什麼變成了豬,觀眾不得而知。《魔法公主》(1997年)的男主角阿席達卡受到的詛咒最終是否得到解除,也沒有明確說明。《霍爾的移動城堡》(2004年)則幾乎沒有對與魔法師霍爾的國家展開戰爭的鄰國加以背景說明。

1992年,《紅豬》上映時的宮崎駿(時事)
1992年,《紅豬》上映時的宮崎駿(時事)

《霍爾的移動城堡》(2004年)© Studio Ghibli
《霍爾的移動城堡》(2004年)© Studio Ghibli

《蒼鷺與少年》亦是如此。塔樓中的另一個世界是如何維持運作的,蒼鷺究竟是什麼樣的存在,對於這些謎團,電影並未加以解釋。宮崎駿故事的特質就在於這種留白。

由於大多數人都很重視電影故事的合理性,因此在常規模式中,電影會對故事中的種種情節加以說明,並收回埋下的伏筆。然而宮崎駿的作品,則將這些「留白」交由觀眾自己去判斷、思考。觀眾也不希望看到一個模式化的故事,反而更希望看到導演自由奔放的創作世界。

下一頁: 通過《魔法公主》《神隱少女》,成為世界級大師

關鍵詞

動畫 電影 奧斯卡獎 宮崎駿 吉卜力工作室 神隱少女 風之谷 龍貓 蒼鷺與少年

數土直志SUDO Tadashi簡介與署名文章

媒體人士,主要從事有關日本國內外文娛產業、尤其是動畫領域的採訪報導和撰稿。曾供職大型證券公司,2002年創辦提供最新動畫資訊的網站「動畫!動畫!」並擔任總編。現主辦《動畫商業雜誌》。自2023年起擔任「新潟國際動畫影展」項目總監。主要著作有《日本動畫導演是如何走向世界的》(2022年,星海社新書)。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