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場版物怪 唐傘》:人氣電視動畫睽違17年後電影化復活 導演談系列作品的現況

影訊 動漫

稻垣貴俊 [作者簡介]

以浮世繪及和紙為主題,獨樹一幟的世界觀與畫面呈現,加上深入描繪人類真實情感的嚴肅劇本,這些元素使得2000年代的電視動畫《物怪》獲得熱烈支持,並於17年後重返螢幕。此次訪問了曾擔任電視版系列導演,並在《劇場版物怪 唐傘》中首度挑戰長篇電影的中村健治導演,他將分享系列作品的現況,以及以大奧為背景的故事秘辛。

中村健治 NAKAMURA Kenji

1970年出生。2006年,首次擔任導演的作品《化貓》(《怪 〜ayakashi〜》其中一篇故事)受到熱烈迴響。之後,擔任了從《化貓》衍生而來的電視動畫《物怪》以及多部作品的導演。執導的作品涵蓋多種範疇,從社會議題到日常生活,並以色彩鮮豔的畫面和嶄新的詮釋方式構築出獨特的世界觀。其他擔任導演的電視動畫作品還包括《C》(2011)、《釣球》(2012)、《新科學小飛俠(GATCHAMAN CROWDS)》(2013)、《新科學小飛俠 insight(GATCHAMAN CROWDS insight)》(2015)等。

人氣動畫《物怪》於令和時代復活

當人類的情感與妖怪結合時,便會誕生出「物怪」。只有主角「賣藥郎」所持的「魔劍」能夠斬除物怪,但是為了拔出此劍,必須先釐清物怪與妖怪的「名(形)」、產生出物怪的事件背後所隱藏的真相(真),以及物怪內心深藏的情感(理)。

2007年播出的電視動畫《物怪》是前一年播出的恐怖系列《怪~ayakashi~》(2006年)中的篇章《化貓》所衍生的作品。本作結合了和風風格的高質感影像演出,融合恐怖與懸疑元素的深刻人性描繪,從播出開始便獲得觀眾的高度評價。隨後在海外播出,也擄獲了許多粉絲的心。

主角「賣藥郎」是《物怪》系列的象徵性角色 ©TWIN ENGINE
主角「賣藥郎」是《物怪》系列的象徵性角色 ©TWIN ENGINE

此次的電影《劇場版物怪 唐傘》在系列作品播出15週年的2022年宣布製作消息後,便受到長年粉絲的高度期待。為了募集資金所舉辦的群眾募資活動,原本目標是1000萬日圓,最終成功籌得了5986萬日圓。

然而,曾負責製作系列作品的中村健治導演坦言:「老實說,起初我並沒有很積極想製作新作。」原因是,相較於2007年電視版播出時,整個世界已經大為不同。

「2007年是讓我強烈感受到世界正在劇變的一年,iPhone剛上市,推特(現在的「X)」也才在美國開始提供服務。當時,個人還很難將自己的痛苦與悲傷表達出去,因此我創作了《物怪》,試圖捕捉並展現那些『被埋沒的個人聲音』。」

主角賣藥郎所持的「退魔之劍」。《物怪》的世界中,據說有多達64位賣藥郎。 ©TWIN ENGINE
主角賣藥郎所持的「退魔之劍」。《物怪》的世界中,據說有多達64位賣藥郎。 ©TWIN ENGINE

系列中登場的妖怪=物怪,除了化貓之外,還有座敷童子、海坊主、無臉怪、鵺。這些妖怪來自於人類的愛情、慾望、孤獨和絕望等各式情感。賣藥郎透過退魔之劍來平息經歷了各種不公和極度痛苦,最終誕生出物怪的人心。這些故事皆是現代觀眾能夠共鳴的各種「悲劇」。

「然而現在,我並不確定該創作什麼樣的《物怪》故事。現代社會充滿了過多的情感,如果要講述某個特定人物的痛苦,我甚至覺得用社群媒體可能比動畫更為合適。這個時代變得不那麼容易創作《物怪》了。」

這次的物怪是「唐傘」。那轉動著的奇異聲響,隱約能聽到卻無法判斷從何處傳來。©TWIN ENGINE
這次的物怪是「唐傘」。那轉動著的奇異聲響,隱約能聽到卻無法判斷從何處傳來。©TWIN ENGINE

下一頁: 透過大奧描繪「社會」

關鍵詞

卡通 浮世繪 動漫 動畫 電影 妖怪 和紙 大奧

稻垣貴俊INAGAKI Takatoshi簡介與署名文章

撰稿人、編輯。海外電影評論家。影評、專欄、採訪報導等撰寫內容多元,刊登在書籍、雜誌、電影手冊、網媒等眾多媒體。同時擔任日本國內舞臺作品的調查研究與諮詢顧問,近年參與的作品有《潘朵拉之鐘》(杉原邦生導演)和木之下歌舞伎等作品。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