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鑿井之人」卻反被推落水井的時代:鈴木英司《在中國被監禁的2279天 被指控為間諜的親中派日本人的紀錄》

書訊 國際 政治外交 社會

野島剛 [作者簡介]

一名肩負中日友好關係的核心人物,前往中國拜會時,被以間諜罪逮捕,判處六年有期徒刑,並在今年服滿刑期回國。接著,赤裸裸交代全程的本書因此出版。他的經歷告訴我們,外國人與習近平體制下的中國密切來往,伴隨著幾乎令人絕望的風險。

不透明的中國司法制度

看了本書就會知道,中國的司法制度極度不透明、不公正。被以「監視居住」為名,長達半年的時間在封閉的空間內受到密集審問。等起訴後,當事人才終於會分配到一名律師。但律師根本不會站在他那邊,努力爭取無罪。為了確立嫌疑人的間諜罪,無故扭曲供詞已經屢見不鮮。當事人將會因為這個罪名,失去一段很長的人生。這樣的苦痛,一定也會給當事人的精神帶來重大打擊。鈴木的體重原本是96公斤,但回國時,掉到只剩68公斤。

鈴木之所以想說出一切,原因如下:

「我之所以刻意公布這段期間發生的事,(中略)①是不希望再有人歷經跟我一樣的遭遇。②我希望中國共產黨和政府,能因為我公布中國人權的真實情況後,針對人權一事,改變他們的想法。」

比事實更重要的「意圖」

逮捕鈴木的其中一項嫌疑,是他和中國高官談論到北韓問題。那其實就像我們為了交換意見,在常常舉辦的餐敘或茶會中,自然而然進行的對話。如果不是他們意圖舉發鈴木是間諜,這只會是一個單純的話題。但在中國,這樣的意圖比事實更重要。

關於他們的意圖,鈴木是這麼說的:

1、阻止中國的情報流向日本的公安調查廳和內閣情報調查局。

2、藉由舉發外交部、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或是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的人脈,阻撓情報被中日友好的相關人士洩漏出去。

3、中日關係並不好。

說到底,鈴木就是被捲入中國的權力鬥爭這個巨大的風浪之中。這麼想是最合理的。而且越和中國有關係的人,就越會被牽連其中。當時或許是地方的國家安全部門想要立功,才會對鈴木下手。無論如何,問題都不在於鈴木做了什麼,而是只能用「被權力鬥爭波及」來解釋這次逮捕的本質。

中國政權從胡錦濤時代來到習近平時代後,比起中日關係、國家安全、中日友好這些事,他們更優先於舉發間諜。

鈴木當然是「被害人」,但如果硬要舉出他的缺失,就是他在被逮捕的2016年當時,就應該對自己在中日兩國之間來回的行動上,多抱持一點危機意識。但他沒有注意到時代已經轉變,中日友好時代早已結束,依舊承襲舊有的「親中」模式行動。我認為這就是他遭到逮捕的遠因。

下一頁: 日本公安調查廳也受害

關鍵詞

中國 習近平 間諜 公安調查廳 中國政府 親日派

野島剛NOJIMA Tsuyoshi簡介與署名文章

新聞工作者。大東文化大學社會學系教授。1968年生。上智大學新聞學專業畢業。在讀期間,曾赴香港中文大學、臺灣師範大學留學。1992年進入朝日新聞社。後留學於中國廈門大學。曾任新加坡分社長、臺北分社長、國際編輯部副部長。「朝日新聞中文網」創辦人兼總編。2016年4月開始成為自由媒體人。不僅擅長現代中華圈的政治文化報導,還以徹底的歷史問題採訪而聞名。著書有《最後的帝國軍人:蔣介石與白團》(聯經出版)、《銀幕上的新臺灣:新世紀臺灣電影裏的臺灣新形象》(聯經出版)。《故宮90話:文化的政治力,從理解故宮開始》(典藏藝術家庭)、『何謂臺灣』(築摩新書)、『臺灣為何能防備新型冠狀病毒』(扶桑社新書)、『新中國論 臺灣香港以及習近平體制』(平凡社新書)等。官網:野嶋剛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