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佛像

第二回:文殊菩薩立像

視覺日本 文化 歷史 藝術

六田知弘 [作者簡介]村松哲文 [作者簡介]

這是一尊掌管智慧的學問佛。看著那張充滿理性和智慧的面孔,莫名地就相信這尊佛像可以保佑我們學業進步、考試通過。

我們首先被這尊佛像莊嚴肅穆的表情所吸引。

仔細看時,發現那不是成年人的臉,而是一張慈祥富態的年輕人的面孔。這就是日本諺語「三人智慧頂文殊」中的文殊菩薩像。梵語的Maňjuśrī,漢譯成「文殊師利」「曼殊室利」,簡稱文殊菩薩。有趣的是,許多菩薩像來自於人們的想像,而一般認為文殊菩薩是在釋迦牟尼佛入滅後,作為婆羅門(印度掌管學問和祭祀的最高級僧侶)之子誕生的歷史人物。一想到這尊佛在歷史上實有其人,我們就會莫名地產生某種親近感。

鐮倉時代,新興宗派淨土宗和淨土真宗的信仰在民間廣泛流行,以奈良為中心的舊佛教教團試圖打壓這一勢力,他們製作象徵「戒律」和「智慧」的文殊菩薩像,與淨土信仰相抗衡。為此,文殊菩薩多被塑造為手持武器或書卷的形象,本尊佛像原來也是右手執智慧劍,左手持經卷的。

頂結五髻是密教中文殊菩薩的特點。5個髮髻表現的是祈禱時吟誦的五字咒語。雙目讓人感覺到堅強的意志力。因為眼球以水晶嵌入,所以像真實的眼睛那樣閃爍著光芒。這種技法就是鐮倉時代流行的「玉眼」。彩色衣裝的表面還採用了截金工藝,即將金箔切成細線,一根根黏上去描繪紋樣,給人以華麗的印象。

雖然沒有銘文,但從相似作品推測,可能是鐮倉時代前期活躍在奈良的佛像師善圓的作品。同時代,以運慶和快慶為代表的佛像師集團「慶派」,以厚重圓潤、強勁有力的風格見長,而善圓則風格迥異,衣角飄逸的表現手法讓人不禁看得入迷。

文殊菩薩立像

  • 像高:43.3cm(底座高4.2cm)
  • 時代:鐮倉時代
  • 收藏:東京國立博物館

標題圖片:文殊菩薩立像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攝影:六田知弘

    關鍵詞

    藝術 日本史 美術 宗教 佛教 佛像 美術品 藝術品

    六田知弘MUDA Tomohiro簡介與署名文章

    攝影家。1956年出生於日本奈良縣。1980年,早稻田大學教育學院畢業。以「人和宇宙、自然之間的根源性關聯」為主題,以人、風土、建築物、石頭、水、牆壁、東日本大地震的受災物等各種事物為對象展開攝影活動。凸顯內在精神面的佛像攝影作品尤其備受海內外讚譽。主要攝影作品集有《雲岡石窟:佛宇宙》(2010年,富山房國際)、《羅馬式建築:光影中的隱匿之物》(2017年,生活之友社)、《佛宇宙》(2020年,同前)、《運慶》(2023年,求龍堂)等。www.muda-photo.com

    村松哲文MURAMATSU Tetsufumi簡介與署名文章

    駒澤大學佛教系教授。1967年出生於東京都。早稻田大學研究所博士後期課程期滿退學。專業是佛教美術史、禪美術。曾就職於早稻田大學會津八一紀念博物館,後任現職。兼任禪文化歷史博物館館長。著作有《聽駒澤大學佛教系教授講佛像鑒賞入門》(集英社新書,2022年)、《關東 想去看看的佛像》(NHK出版,2022年)等。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