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的背後:小津安二郎和家人

影訊 文化 娛樂

創作了在全球備受高度讚譽的《東京物語》的小津安二郎,1903年出生在那個他描寫過無數次的城市——東京。動盪時代,為日本影壇做出巨大貢獻的小津,在身邊人眼裡是怎樣一個存在?此外,他的謬思女神又是誰?本篇採訪了導演的外甥長井秀行與侄女小津亞紀子,了解到他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2023年是世界電影大師小津安二郎誕辰120週年、去世60週年。本文通過對小津親人的採訪,走近小津安二郎這個人,對他的創作有了新的理解。

「世界的小津」對於外甥長井來說,是父親般的存在。他被大家愛戴,珍惜家人,同時擅長將自己生活的時代記錄在底片上。侄女小津亞紀子對伯父的記憶要追溯到童年時代,裡面還有一些關於喝酒和捉弄人的回憶。現在,亞紀子管理著小津的著作權。小津生活過的「昭和」對日本而言是一個動盪的時代,也是電影這個藝術領域的轉捩點。

東京市井子弟

1903年12月12日,小津出生於東京市井的深川。童年與父母、哥哥以及2個妹妹一起生活,是個熱鬧的六口之家。父親寅之助做的是魚肥生意。當時種植棉花,對用幹沙丁魚做成的肥料的需求不斷增大。

1913年,小津家舉家離開東京,搬回寅之介的故鄉三重縣松阪市。小津學習柔道,同時也喜歡畫速寫,寫日記。少年時期,一有機會,他就偷偷溜去電影院看美國無聲電影。高中畢業後,他沒有按照父親的期待進入大學,而是在當地找了個「代用教員」的工作。最終,小津於1923年回到東京,推開了影壇的大門。

外甥長井秀行認為,舅舅並非出生藝術之家,卻能成為電影導演,其實是那個時代的產物,他認為舅舅「趕上了好時代」。

當然,小津的電影人之路也不是一帆風順的。起初,他抱著當導演的志向入職,但由於沒有空缺,只能以攝影部助手的身份開始職業生涯。「舅舅付出了巨大努力。」長井說。小津的汗水結出碩果累累,從出道作品默片《懺悔之刃》(1927年)到遺作彩色故事片《秋刀魚的味道》(1962年),他一共為世人獻上了50多部作品。

參加2023年紀念小津安二郎暨蓼科高原影展的外甥長井秀行
參加2023年紀念小津安二郎暨蓼科高原影展的外甥長井秀行

下一頁: 小津的孩子們

關鍵詞

電影 小津安二郎 原節子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