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自然共生:二十四節氣在日本

大寒

生活 文化 歷史 自然環境 飲食

大寒是一年之中最寒冷的時節,各地都會出現全年最低氣溫。而土壤中萬物萌動,已經開始準備迎接春天的到來。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的最後一個節氣,在西曆1月20日前後。雖然進入嚴寒時節,但白天慢慢變長,逐漸向春天過渡。舊曆把大寒之後的立春視作一年的開始,立春的前一天「節分」則代表一年的結束。節分這天,日本人會撒豆子驅邪。

冰上釣西太公魚

當湖沼的冰層達到一定的厚度就會向公眾開放,人們可以在冰面上挖個小孔釣西太公魚了。受全球氣候暖化的影響,越來越多的湖泊和沼澤不再結冰。人們把現釣的西太公魚做成天婦羅或裹麵粉油炸,吃起來別具一番風味。

釣西太公魚的孩子們(左);山梨縣山中湖上釣西太公魚的景象(PIXTA)
釣西太公魚的孩子們(左);山梨縣山中湖上釣西太公魚的景象(PIXTA)

嚴冬時節的飲食文化「寒釀」

嚴冬時節適合釀製日本酒、味噌、醬油等發酵食品,所以發展出了「寒釀」的飲食文化。據說嚴寒時期製作發酵食品不易滋生雜菌,可緩慢發酵,風味更佳。

在這一時期,把蕎麥米和稻米用冷水浸泡後放在寒風中吹乾,叫做「寒曬」。遇冷後,米的味道更好,甜度也會提高。「寒曬蕎麥麵」和長崎縣島原市流行的「寒曬」(用「白玉粉」做成糯米團澆上蜂蜜食用)都是用這種方法製作的。

釀造日本酒(左),酒窖(PIXTA)
釀造日本酒(左),酒窖(PIXTA)

下一頁: 蠟梅

關鍵詞

日本酒 釀造 撒豆 節分 醬油 惠方卷 二十四節氣 大寒 鰤魚 臘梅 地藏菩薩 巢鴨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