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
社會 文化 生活 自然環境 飲食- English
- 日本語
- 简体字
- 繁體字
- Français
- Español
- العربية
- Русский
晝夜等長的日子,一年中只有春分和秋分這兩天,太陽從正東方升起,在正西方落下。秋分相當於西曆的9月23日前後。以秋分為界,此後夜晚變長,秋意漸濃。「熱至秋分,冷至春分」,這句諺語適用于春秋兩季,表達季節更替、天氣越來越舒適之意。
每年的春分日和秋分日由日本國立天文臺按照太陽和地球的相對位置進行計算後確定。這兩天都是國民節假日,規定春分日是歌頌自然、愛護生物的日子,而秋分日則重在供養祖先、悼念亡人。
彼岸花(曼殊沙華、石蒜花)
因為盛開於「秋彼岸」(秋分日加前後3天共7天——譯注)時節,所以得名「彼岸花」。也稱「曼殊沙華」,是原產於中國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曼殊沙華是梵語,意思是「天界盛開的鮮花」。據說彼岸花的球根有毒,所以種在田埂和田堤邊,用來防止老鼠和鼴鼠等野生動物破壞農作物。快到「秋彼岸」的時候,花莖忽然從地下冒出後開花,花落後才長出葉子。
賞月、十五夜
「十五夜」指陰曆8月15日的滿月夜,日語中又稱「中秋名月」,時間相當於西曆的9月。一般認為起源於中國的「中秋節」,源自唐代(618-907年)以來闔家團圓共賞明月的風俗。據說平安時代(794-1185年)傳入日本,當時只是一部分貴族的閒情逸致。在平民中得到普及是江戶時代初期的事了。
十五夜時會搭建起「賞月臺」,供奉米粉團、芒草、芋頭、板栗、柿子等當季農產品,感謝神明賜予五穀豐登。芒草是有神靈附體的植物,可以驅魔,外形又酷似稻穗,所以一併用作裝飾。
丹桂
丹桂與梔子花、瑞香並稱「三大香木」。丹桂花開,散發出陣陣甜香,讓人們感覺到季節的變化。中國茶中有桂花茶,就是用丹桂花乾燥後製成的。桂花陳酒是把花泡進白葡萄酒裡,花香融入酒中後熟化而成。
三夕歌
「三夕歌」收錄於鐮倉時代初期編纂的《新古今和歌集》中,是描寫秋季傍晚的三首和歌,分別出自藤原定家、西行和寂蓮之手,並傳承至今。
藤原定家。「放眼環望處,春花紅葉皆不見。秋日斜陽裡,唯有茅屋立海灘。」(放眼望去,看不見爭奇鬥豔的鮮花和絢麗多彩的紅葉,只有海邊一座簡陋的漁家茅屋映入眼簾。秋天的傍晚多麼蕭瑟!)
松茸
清香撲鼻的松茸自古就深受日本人的喜愛,甚至在《萬葉集》中也可以見到它的「身影」。松茸與紅松鬚根共生,難以人工栽培,所以被視為高級食材。2020年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入世界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後,就更加可望而不可及了。直接烤製,跟白飯一起蒸煮,做土瓶蒸或做湯,都可以享受松茸馥鬱的芳香。
芋頭
據傳種植芋頭的歷史比水稻更悠久,可追溯到繩文時代。母芋周圍會長出子芋、孫芋,所以一直以來被視為豐收和多子多孫的象徵。
山形市的秋季例行活動「日本第一煮芋頭大會」每年9月舉辦。架上一口直徑6.5公尺、重4噸的大鍋,放入芋頭、牛肉、蒟蒻,用醬油燉煮3萬份煮芋頭分給到場者食用。
豆腐節(10月2日)
日語中「豆」和「10」,「腐」和「2」諧音,因此日本豆腐協會把10月2日這天定為豆腐節。豆腐不僅提供植物蛋白,還富含不飽和脂肪酸,有降低膽固醇的功效,所以非常適用於預防生活習慣病。豆腐的種類、做法、加工品豐富多樣,豆奶布丁等甜品也很受歡迎。
白果
白果是銀杏的果實,其軟糯的口感和微苦的風味成為賣點。因為白果的氣味獨特,所以人們對它的喜好也是兩極分化的。剝殼後或炒或煮,也可拌飯或加入蒸蛋裡。過量食用可能出現嘔吐、痙攣等中毒症狀,所以不可貪吃。
花生
據傳花生是由探險家哥倫布傳播到全世界的。日本則是在江戶時代經由中國傳入,故有「南京豆」之稱。很多人誤以為花生是可以長成樹的堅果,實際上它是標準的豆科植物,在地上開花後再鑽入地下長出豆莢。一般都是晾乾後炒食,不過最近鹽水煮生花生也越來越受歡迎。
秋刀魚
秋刀魚入秋後肉質肥美,而且價格便宜,所以自古就是深受平民喜愛的美食。它的營養價值也很高,食用後精力充沛,所以民間有這樣一句諺語:「秋刀魚一上市,按摩師就失業。」食用方法多為鹽烤,近年來隨著冷凍和冷藏技術的發展,也開始有秋刀魚生魚片出售了。
標題圖片:千葉縣鴨川市大山千枚田的彼岸花盛開(PIX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