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自然共生:二十四節氣在日本

立秋

文化 生活

酷暑仍在延續,曆法上卻已是秋天。開始感覺到一絲秋日的氣息。

京都五山的「送魂火」(8月16日)

點燃「送魂火」是京都人送盂蘭盆節返鄉的祖先亡靈重返冥界的傳統儀式。其起源眾說紛紜,一般認為是室町時代之後形成的習俗。在環抱京都市區的五座山上點燃篝火,分別描繪出「大」字、「妙法」二字、船形、鳥居形圖案,送祖先的亡靈回歸冥府。(*1)

五山上焚燒的「送魂火」。從左為:船形、「大」字、鳥居形(PIXTA)
五山上焚燒的「送魂火」。從左為:船形、「大」字、鳥居形(PIXTA)

五山上焚燒的「送魂火」。從左為:「大」字、「妙」字、「法」字(PIXTA)
五山上焚燒的「送魂火」。從左為:「大」字、「妙」字、「法」字(PIXTA)

盂蘭盆舞

各地舉行的盂蘭盆舞大會是祭奠祖先亡靈的傳統儀式。有的在廣場上搭起的高臺周圍圍成一圈跳舞,也有的組成遊行隊伍在行進中舞蹈。其起源眾說紛紜,也有說法認為是從佛教的「念佛舞」發展而來的。到了現代社會,跳舞時會配上《炭坑節》《花笠音頭》《東京音頭》等樂曲,或太鼓及其他打擊樂器的伴奏。2022年11月,由各地的盂蘭盆舞等多種傳統舞蹈組成的「風流舞」被列入聯合國非物質遺產名錄。

各地的盂蘭盆舞(PIXTA)
各地的盂蘭盆舞(PIXTA)

德島市的阿波舞(8月12日)

阿波舞擁有四百多年歷史,是日本三大盂蘭盆舞之一。起源眾說紛紜,有人說是城下的居民為慶祝德島城落成而跳的舞,也有人認為是從盂蘭盆舞發展而來的。阿波舞雖然誕生在德島,但如今已在各地德島縣同鄉會的牽頭下在日本全國普及開來。其中,始於1957年的東京高圓寺阿波舞大會現已發展到100萬人參與的一大盛事。

(*1) ^ 《咱們的歲時記》

下一頁: 長野縣諏訪市的諏訪湖節湖上煙火大會(8月15日)

關鍵詞

京都 盂蘭盆節 長崎 煙火 廣島 煙火大會 德島 阿波舞 盂蘭盆 中元 原子彈爆炸 終戰 中元節 盂蘭盆舞 長崎原子彈博物館 原子彈爆炸圓頂屋 二十四節氣 立秋 送魂火 風鈴 嫩薑 刨冰 西瓜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