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
文化 生活- English
- 日本語
- 简体字
- 繁體字
- Français
- Español
- العربية
- Русский
在二十四節氣中,從立秋起到立冬(11月8日左右)止的這段時間為秋季。
立秋的時間在西曆的8月8日前後。雖然酷熱還在延續,但通過蟲鳴聲和植物的變化,已經開始感覺到秋天的到來。
長崎和平日(8月9日)
1945年8月9日上午11點零2分,長崎市遭遇原子彈襲擊,居民傷亡慘重。長崎市將這一天定為「長崎和平日」,舉行儀式向全世界宣導廢除核武器和實現永久和平。
盂蘭盆節(8月13-16日)
這是一年一度祖先的靈魂返鄉的日子。人們裝飾佛壇,掃墓,祭奠亡靈。
也有一些地區按照舊曆的時間在7月舉行祭祖的盂蘭盆儀式,但日本全國大多數地區還是8月13日到16日過盂蘭盆節。
13日是第一天,即「入盆」,為了確保祖先能找到回家的路,不至於迷失荒野,日本人會用麻莖去皮乾燥後製成的麻杆點燃「迎魂火」,還會掛上燈籠,在大門前擺放酸漿和桔梗花的盆栽。人們希望先祖的靈魂儘早回來,儘量晚些離去,於是在客廳設置的神壇「精靈(亡靈)棚」上擺放黃瓜和茄子,黃瓜代表飛奔的快馬,茄子代表腳步緩慢的牛,分別被稱作「精靈馬」和「精靈牛」。
京都五山的「送魂火」(8月16日)
點燃「送魂火」是京都人送盂蘭盆節返鄉的祖先亡靈重返冥界的傳統儀式。其起源眾說紛紜,一般認為是室町時代之後形成的習俗。在環抱京都市區的五座山上點燃篝火,分別描繪出「大」字、「妙法」二字、船形、鳥居形圖案,送祖先的亡靈回歸冥府。(*1)
盂蘭盆舞
各地舉行的盂蘭盆舞大會是祭奠祖先亡靈的傳統儀式。有的在廣場上搭起的高臺周圍圍成一圈跳舞,也有的組成遊行隊伍在行進中舞蹈。其起源眾說紛紜,也有說法認為是從佛教的「念佛舞」發展而來的。到了現代社會,跳舞時會配上《炭坑節》《花笠音頭》《東京音頭》等樂曲,或太鼓及其他打擊樂器的伴奏。2022年11月,由各地的盂蘭盆舞等多種傳統舞蹈組成的「風流舞」被列入聯合國非物質遺產名錄。
德島市的阿波舞(8月12日)
阿波舞擁有四百多年歷史,是日本三大盂蘭盆舞之一。起源眾說紛紜,有人說是城下的居民為慶祝德島城落成而跳的舞,也有人認為是從盂蘭盆舞發展而來的。阿波舞雖然誕生在德島,但如今已在各地德島縣同鄉會的牽頭下在日本全國普及開來。其中,始於1957年的東京高圓寺阿波舞大會現已發展到100萬人參與的一大盛事。
(*1) ^ 《咱們的歲時記》
長野縣諏訪市的諏訪湖節湖上煙火大會(8月15日)
每年的8月15日,諏訪湖上都會舉行煙火大會。第1屆是1949年舉辦的,寄託了市民在戰後的混亂中希望能儘早重建家園的美好願望。從搭在湖面的檯子上燃放約4萬發煙火,是日本規模最大的煙火大會。
終戰紀念日(8月15日)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向同盟國投降,接受《波茨坦公告》,告知國民二戰終結。為追悼陣亡者並祈禱和平,在這一天舉辦全國陣亡者追悼儀式。
風鈴
據傳風鈴起源於古代中國的「占風鐸」,一種靠風向和發聲方式進行占卜的工具。自古以來,寺院屋簷下就懸掛青銅「風鐸」,以鐸聲辟邪消災。「風鈴」這個名稱始於鐮倉時代。僧人將其命名為「風鈴」,念作「fuurei」,後來發音變成了「fuurin」。據記載,玻璃風鈴大約出現在1700年,長崎的玻璃工匠在展現手藝的過程中,使其逐漸為人所知。
江戶時代末期出現了行商,玻璃風鈴在平民中流傳開來。夏季全國都會舉辦風鈴節,清脆的音色給人帶來陣陣清涼。
嫩薑
壽司店常見的泡薑片日語叫做「gari」,是把嫩姜切成片用甜醋醃製而成的。因嚼起來會發出「garigari」聲而得名。6月到8月都應季。蘸味噌生吃或加調料拌著吃,都能享受到清爽的辣味。
刨冰
日語寫作「欠冰」。顧名思義,人們過去吃的是碎冰塊。清少納言的《枕草子》中就有記載,上流階層用刀具削刮冰塊,再澆上甜蜂蜜,盛在金屬碗裡食用。平民吃上刨冰是明治時代的事了。到了昭和時代,隨著刨冰機的普及,日本全國各地的百姓都可以吃上刨冰了。如今,刨冰專賣店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一年四季都能買到刨冰。有的以凍冰的水為賣點,有的以水果裝飾的外觀見長,商家在冰塊之外也費盡心思一爭高低。
西瓜
「打西瓜」的遊戲是日本人快樂的暑期記憶,遊戲者在沙灘上蒙著雙眼,在周圍人的指令下擊打西瓜。近年來隨著品種改良,橄欖球形西瓜和袖珍西瓜等方便食用的小型品種越來越受青睞。冷藏過的西瓜是炎炎夏日補充水分的最佳選擇。西瓜是夏天舌尖美味的代表,在日語中卻是秋天的季語。
標題圖片:魚鱗雲
京都 盂蘭盆節 長崎 煙火 廣島 煙火大會 德島 阿波舞 盂蘭盆 中元 原子彈爆炸 終戰 中元節 盂蘭盆舞 長崎原子彈博物館 原子彈爆炸圓頂屋 二十四節氣 立秋 送魂火 風鈴 嫩薑 刨冰 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