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ncommon/contents/japan-topics/2245192/2245192.jpg)
二十四節氣在日本
文化 生活 自然環境 飲食
日本不僅有四季,還有把1年細分為24等分的「二十四節氣」。本系列將為你介紹在時移世易中依然得以留存於各地的日本人與大自然共生的生活習俗。
其他語言閱讀
- English
- 日本語
- 简体字
- 繁體字
- Français
- Español
- العربية
- Русский
指導農事活動的時間節點
臘梅清香迎春來,金風送爽秋時至。日本的季節名不僅有四季,還有將1年24等分的「二十四節氣」,把1年72等分的「七十二候」。這些詞語至今依然被用來表示不同季節的關鍵節點。
二十四節氣產生於2500多年前古代中國的黃河流域,於6世紀左右傳到日本。由於日本和中國經緯度不同,因此日本的季節感跟中國也有些許出入。但是,「二十四節氣」以日月運行規律為基礎,在斗轉星移,自然節律的變化上沒有偏差,並隨著日本季節的特徵一點點不斷進化。
日本的曆法和二十四節氣
現在使用的太陽曆(格里曆,也稱公曆)是明治政府1873年推動近代化時採用的,目的是在曆法上也與歐美看齊。而之前使用的是按日月運行規律制定的舊曆,太陰太陽曆(陰陽合曆),全年總共354天,比1個太陽年少11天,這樣就會與日食、月食等天體運動和季節感逐漸發生錯位,為生活和農事帶來不便。
現在的日曆,標記有各種劃分時間節點的節日,如耶誕節、情人節等。而在還沒有這類節日,以農耕為生計的時代,提示人們何時耕田、何時播種的時間節點就很有必要了。於是,需要在日期每年錯位的曆法之外,創造一種更有效的方法來反映季節,正確指導農事和生活。這就是「二十四節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