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佛教」系列

第3回:日本初期佛教,帶有國營任務色彩

文化 歷史

佐佐木閑 [作者簡介]

6世紀,日本決定將佛教作為國家項目引入日本。但在達成目標之前,還有一個巨大的困難橫在前路。「日本的佛教」系列第3回將為讀者解說中國佛教是以何種形式融入日本社會的。

佛教,中國文化圈成員的標識

6世紀,日本已經開始具備身為一個國家的自覺了。在中央政府內部,圍繞國家運營的方式是作為中國文化圈的一份子生存下去,還是將來自外國的影響悉數排除,專注日本自己的發展道路,產生了激烈的爭論,甚至引發了一系列武裝衝突。這場路線之爭,以前者的勝利告終,之後日本開始積極吸納中國文化,通過模仿中國,逐步建立起了國家運營體系。

彼時,作為對外宣傳日本已積極加入中國文化圈的一種外交手段,佛教進入了當政者的視野。統治集團想通過成為和中國一樣的佛教國家,來宣示日本作為中國文化圈一份子的正當性。於是決定把佛教作為一項國家級專案引入日本。

這裡先介紹下當時中國佛教的狀況。1、2世紀以來,各種佛教教義紛紛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從中選擇哪種教義作為「真正的佛法」,不同的選擇派生出了大乘佛教系的各大宗派。而後到了6世紀,出現了將這些不同教義統一起來的趨勢,並越演越烈。中國僧侶試圖將這些教義全盤吸收,同時對這些教義所宣說的理論進行整理,相容並包地從整體上理解這個博大的佛教世界。其代表就是大乘佛教的一個宗派,天臺宗。該宗派的佛法由最澄9世紀傳入日本,之後催生出日本佛教的各大宗派。不過,具體情況容後另述。

在日本決定引入佛教之際,中國本土的新型佛教「禪宗」還未發展壯大,而且印度佛教的最終形態「密教」也尚未正式傳入漢地。禪宗和密教在中國大興是更往後的事了,對之後日本佛教的發展也產生了重大影響。不過,這部分內容也容後另述。

下一頁: 引入僧團,困難重重

關鍵詞

中國 聖德太子 宗教 佛教 鑒真

佐佐木閑SASAKI Shizuka簡介與署名文章

花園大學文學系特任教授。1956年出生於福井縣。京都大學工學系工業化學專業、文學系哲學專業畢業。該大學研究所文學研究科博士課程滿期退學。博士(文學)。加州大學留學後,任花園大學教授。退休後任現職。專業是印度佛教學。獲得日本印度學佛教學會獎、鈴木學術財團特別獎。著作有《何謂出家》(大藏出版,1999年)、《印度佛教變遷論》(同前,2000年)、《犀角們》(同前,2006年)、《般若心經》(NHK出版,2014年)、《大乘佛教》(同前,2019年)、《佛教的宇宙觀》(化學同人,2021年)等。在個人Youtube頻道發佈視訊講解佛教。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