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偉人傳

森鷗外:跨界知識巨人,日本近代文學先驅

歷史 文化 藝術 醫療健康 語言

森鷗外在仕途上爬上了軍醫的權力頂峰,另一方面又在小說、詩歌、戲曲、翻譯、評論等眾多領域不斷為日本文學開闢新的可能性。本文將對這位迎來百年祭的明治大正文豪的一生及其作品的魅力進行介紹。

煉就日歐對照的視角

1881年即將大學畢業的鷗外熱切盼望出去留學。然而一場大火將講義筆記付之一炬,接踵而來的不幸導致畢業考試成績並不理想,沒能通過文部省派遣的國費留學生考試。對前途一番糾結之後,鷗外選擇了當陸軍軍醫,走陸軍公派留學這條路。他19歲成為軍醫,1884年,22歲的鷗外終於實現願望赴德留學。

在4年留學生涯中,鷗外除了完成衛生學研究、衛生制度調查方向的學業,還廢寢忘食大量閱讀了德語文學作品和哲學書籍,流連於劇場和美術館,貪婪地吸收著歐洲的藝術文化。1888年帶著大量外語書籍歸國後,鷗外也仍然不斷從德國海淘新刊書籍和報刊雜誌,保持著對歐洲文化最新動向的關注。留學的經歷讓鷗外煉就了「兩條腿走路的學者」(鷗外《鼎軒先生》)的視角,立足於日本和歐洲兩個落腳點,可以用對照的視角來看待雙方。這種視角被他大量運用到之後的創作和社會活動中。

外牆上設計了「鷗外」書法字樣的德國森鷗外紀念館。鷗外柏林留學時最早租的房子就在這裡(時事)
外牆上設計了「鷗外」書法字樣的德國森鷗外紀念館。鷗外柏林留學時最早租的房子就在這裡(時事)

回國後,鷗外一邊當軍醫,一邊達成了文壇出道。詩集譯作《於母影》(合譯,1889年)、小說《舞姬》(1890年)之後,他不斷發表創作和翻譯作品。1889年他還親手創刊了雜誌《柵草紙》,在上面發表評論文章,以德國文學和美學知識為武器,掀起了無數次文學論戰。通過這種激進的啟蒙活動,鷗外引領黎明期的日本近代文學不斷向前發展。

鷗外的翻譯也給日本文學界注入新鮮血液。其中歌德的詩歌《迷孃之歌》(收於《於母影》)、安徒生的《即興詩人》、歌德的《浮士德》等日語譯本對後來的詩人和作家都產生了巨大影響。

初期代表作《舞姬》中,主角是被派遣到德國的日本精英官僚太田豐太郎。因在柏林的生活而個人自由意識覺醒的豐太郎愛上了貧窮的舞姬愛麗絲。然而,與愛麗絲共浴愛河的現狀生活,和歸國後飛黃騰達的前途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讓豐太郎陷入苦惱,一番掙扎後,他拋棄了身懷六甲的愛麗絲回到日本。這本描繪了異國文化的遭遇和糾葛的小說,將雅文體和歐文翻譯體融入漢文訓讀體中,是用和漢洋三者的混合文體寫成。

因2015年出現在舊書市場而引發熱議的鷗外親筆的《舞姬》手稿(時事)
因2015年出現在舊書市場而引發熱議的鷗外親筆的《舞姬》手稿(時事)

鷗外還在歸國第2年創刊了雜誌《衛生新志》《醫事新論》,為了培養日本近代醫學發展的土壤,他還在醫學領域克服重重阻礙推進啟蒙活動。1897年與小池正直共同編寫出版了《衛生新篇》。這是第一部由日本人編寫的衛生學教科書。

下一頁: 醫務局長在日理萬機中頻頻發表作品

關鍵詞

明治時代 文學 小說 森鷗外 大正時代 軍醫 文豪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