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偉人傳

松尾芭蕉:追求風雅、漂泊一生的俳諧師

文化 歷史 觀光旅遊

深澤真二 [作者簡介]

芭蕉賦予了俳諧極高的詩性。終身貫徹隱者的姿態,遊訪各地留下了許許多多的名句與紀行文。他的作品被譽為古典文學的傑作,不僅被日本,也被世界各國的文學愛好者所喜愛。本文將為你介紹追尋能因、西行、宗祗的腳步,繼承雪舟、利休精神的芭蕉的一生。

追慕西行,至死方休

此後,即便結束了陸奧和北陸的「奧州小道」之旅,芭蕉也在近畿各地待了大約2年的時間。文章開篇的《幻住庵記》便寫於這個時期。之後回到江戶待了2年半左右,1694年5月又回了老家伊賀。同年閏5月到7月到京都、大津走了一圈,9月從伊賀途徑奈良去了大阪,在大阪御堂筋的「花屋」的租房裡身臥病榻,10月12日去世,時年51歲。死因似乎是腸胃病。

芭蕉終身未娶。也有說法認為芭蕉有個叫壽貞的情人,但這屬於缺乏根據的臆測。最後的5年間,從芭蕉的文風可以窺見他不僅對和歌、謠曲和漢詩文,還對禪和《莊子》等思想都有了更深的理解。以這些理念為依託,他開始標榜甘於物質匱乏的清貧狀態的「侘」、將古舊枯敗視為情趣的「寂」、從日常卑微之物中發現古典世界風雅的「輕」等美學理念,用以指導門人。

在由多個作者接龍的俳諧創作中,他儘量避開了「詞付(使用聯想語接龍)」和「心付(利用因果關係接龍)」等技法,開拓了不拘泥於邏輯,而是通過氛圍的連貫性來接龍的「匂付」技法,主張將該技法放到「輕」的境界中來表現。芭蕉開創的俳諧流派稱為「蕉門」,其俳諧風格叫做「蕉風」。芭蕉晚年收了向井去來、內藤丈草、森川許六、各務支考等弟子。江戶時代中期以後,這種蕉風就成了俳諧的主流,最終發展到將芭蕉神格化的地步,將其尊稱為俳聖。

旅に病で 夢は枯野を かけ廻る

(病臥旅途中,恍然一夢枯野上,就當去過了。)

這是芭蕉彌留之際在大阪病榻上所作的發句。这句是套用了西行的和歌「津の国の難波の春は夢なれや芦の枯葉に風わたるなり(大意是津国难波春为梦,唯有北风苇叶间)」(《新古今和歌集》)。時值冬季,大阪是「津之國難波」之地,所以芭蕉也希望自己能親眼見一見西行筆下萬物凋敝的冬季蘆原的風景。卻因病未能如願,僅能在夢中靈魂脫殼,飛去枯敗的蘆葦蕩逛上一圈。可以說這首俳句象徵著芭蕉至死都在不停追尋西行的腳步。

標題圖片:芭蕉的肖像畫(芭蕉翁紀念館藏)

關鍵詞

江戶時代 俳句 古典文學 詩歌 詩人 松尾芭蕉

深澤真二FUKASAWA Shinji簡介與署名文章

日本古典文學研究者。主要研究日本的連歌俳諧和芭蕉。 1960年出生於山梨縣甲府市。京都大學研究所文學系博士課程學分修滿退學。博士(文學)。曾任和光大學表現系教授。著作有《風雅與幽默 芭蕉叢考》(清文堂出版,2004年)、《旅行的俳諧師 芭蕉叢考 二》(同,2015年)、《連句教室 接龍遊戲》(平凡社,2013年)、《芭蕉的遊戲》(岩波書店,2022年)。與深澤了子共著《芭蕉 蕪村 四季詠 春夏篇 秋冬篇》(三彌井書店,2016年)、《宗因先生日安:夫婦二人為<宗因千句>注釋(上)》(和泉書院,2019年)等。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