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偉人傳

松尾芭蕉:追求風雅、漂泊一生的俳諧師

文化 歷史 觀光旅遊

芭蕉賦予了俳諧極高的詩性。終身貫徹隱者的姿態,遊訪各地留下了許許多多的名句與紀行文。他的作品被譽為古典文學的傑作,不僅被日本,也被世界各國的文學愛好者所喜愛。本文將為你介紹追尋能因、西行、宗祗的腳步,繼承雪舟、利休精神的芭蕉的一生。

雲遊隱者孕育出紀行文學傑作

然而,作為俳諧師聲名鵲起的芭蕉在37歲的冬天,忽然就遁入隅田川東岸的深川村隱居去了。因某個弟子在其移居的草屋前種了芭蕉,故草屋得名「芭蕉庵」,之後「芭蕉」也成了他的俳號。

小川破笠的《芭蕉翁像》。小川破笠是江戶中期的畫師、漆工,也是芭蕉的門人。這是一幅由親近之人描繪的肖像畫(圖片:芭蕉翁紀念館藏)
小川破笠的《芭蕉翁像》。小川破笠是江戶中期的畫師、漆工,也是芭蕉的門人。這是一幅由親近之人描繪的肖像畫(圖片:芭蕉翁紀念館藏)

當時談林俳諧也日漸式微,俳諧文學進入了混亂和動盪的時期。其間,芭蕉貫徹了離群索居的隱者生活方式,嘗試探索屬於自己的俳諧之道。這段期間,他也師從佛頂和尚修習禪學。接著,到了不惑之年,他便開始頻頻外出旅行,寫起了紀行文學。紀行文和旅行經歷、芭蕉的年齡如下所示。

《野曝紀行》

1684年秋到第二年春,從江戶經東海道回歸故鄉伊賀,再巡遊京都、大津、尾張熱田等地(41到42歲)。

《鹿島詣》

1687年8月,為了賞月而出行,江戶——鹿島往返遊(44歲)。

《笈之小文》

1687年冬到第二年初夏,回伊賀老家後,與坪井杜國同遊近畿各地,去吉野賞花等(44歲到45歲)。

《更科紀行》

1688年8月,與越智越人一同從名古屋出發,到信濃、更科賞月後返回江戶(45歲)。

《奧州小道》

1689年3月到9月,與河西曾良一起從江戶出發,繞道奧州、出羽、北陸道,到達美濃的大垣(46歲)。

芭蕉晚年流連旅途的理由,除了想要進行隱遁者的行腳修行,還有想實地去一覽歌枕等古典文學中的名勝古跡的願望,以及想要追尋能因、西行、宗祗等先人足跡的心願。無疑也有想把芭蕉流派的俳諧推廣開去的意圖。

在第一篇紀行文《野曝紀行》的出發之際,芭蕉作了下麵的發句。

野ざらしを 心に風の しむ身哉

(欣然赴死途,秋風凜冽寒徹骨,實在有點冷)。

「野ざらし」指的是化为白骨的骷髅,大意是 「怀着曝尸荒野死在途中的悲壮觉悟踏上旅途。可剛踏出第一步,就被凜冽的秋風吹了個透心涼」。即便如此,也毅然踏上旅途,絕不回頭——表達出不可壓抑的漂泊衝動這個主題。

下一頁: 追慕西行,至死方休

關鍵詞

江戶時代 俳句 古典文學 詩歌 詩人 松尾芭蕉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