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尾芭蕉:追求風雅、漂泊一生的俳諧師
文化 歷史 觀光旅遊- English
- 日本語
- 简体字
- 繁體字
- Français
- Español
- العربية
- Русский
ある時は仕官懸命の地をうらやみ、一たびは仏籬(ぶつり)祖室の扉(とぼそ)に入らむとせしも、たどりなき風雲に身をせめ、花鳥に情を労して、暫(しばら)く生涯のはかり事とさへなれば、終(つい)に無能無才にして此一筋につながる。
(時而期盼去武家做官,時而又想出家,如風雲般無依無靠漂泊度日苦勞吾身,醉心於品味花鳥風情,遂成謀生之道,最終也沒為社稷黎民辛勞,而是過著苟於俳諧一途的人生。)
這是松尾芭蕉47歲時寫的《幻住庵記》的節選,是一段回顧自己半生的文字。如要一言蔽之,大概就是「最終只能作為俳諧師而活,別無他法」吧。
「連歌」是從日本自古就有的和歌中派生出來的、由多個作者接龍創作的文學形式。加入了詼諧元素的連歌叫作「俳諧之連歌」,簡稱「俳諧」。江戶時代前期隨著識字率的提升,俳諧在武士和町人中流行開來。
1644年,芭蕉作為松尾家的次男,出生於現在的三重縣伊賀市。松尾家屬於「無足人」階級,也就是雖無俸祿卻可視同為武士身份的門第。不過其父失去了這一資格,成為移居到伊賀上野城下的農民身份。芭蕉幼時名為金作,長大後自稱「宗房」。15歲後去了伊賀上野城城主藤堂新七郎家奉公,在後廚謀得差事。在那裡被選為少主藤堂良忠的文學伴讀,以宗房之名留下了「發句」,這便是他走上俳諧作者之路的起點。可惜俳號「蟬吟」的良忠英年早逝,之後29歲的芭蕉便搬去了江戶。
在新興城市江戶嶄露頭角的俳諧師
芭蕉的青年時代,貞門這一流派的俳諧如日中天。貞門是以松永貞德為中心,將和歌等古典文學的理念進行脫胎換骨,同時主打文字遊戲、文風穩健的流派。然而,待芭蕉到了江戶後,等待他的卻是以西山宗因為中心的談林俳諧的流行。該流派的風格是與《莊子》共鳴,多用謠曲的惡搞版,愛用聯想語,羅列幻想之詞,並積極吟詠當世風俗。
來到江戶後,芭蕉自稱「桃青」,最早似乎從事過一段時間上水道工程相關的工作,35歲時自立門戶,開始了職業俳諧師的生涯。俳諧師是一門不錯的生意,芭蕉混跡於日本橋舉辦句會,為顧客修改詩作,再編成詩集。寶井其角、服部嵐雪、杉山杉風等一直跟隨芭蕉到最後的眾弟子都是在這個時期入門的。
分享一首芭蕉當時的俳句吧。
実にや月 間口千金の 通り町
(明月高懸夜,通町春宵值千金,鋪面亦千金)出自《江戶通町》
這是俳句引用了蘇軾《春夜》中的「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詠唱出了「在這個一間鋪面就價值千金的江戶日本橋的通町看到的月亮還真是不錯呀」。「通町」是日本橋所在的繁華大道。此句是談林風的發句,是對新興都市江戶意氣軒昂的禮贊。
雲遊隱者孕育出紀行文學傑作
然而,作為俳諧師聲名鵲起的芭蕉在37歲的冬天,忽然就遁入隅田川東岸的深川村隱居去了。因某個弟子在其移居的草屋前種了芭蕉,故草屋得名「芭蕉庵」,之後「芭蕉」也成了他的俳號。
當時談林俳諧也日漸式微,俳諧文學進入了混亂和動盪的時期。其間,芭蕉貫徹了離群索居的隱者生活方式,嘗試探索屬於自己的俳諧之道。這段期間,他也師從佛頂和尚修習禪學。接著,到了不惑之年,他便開始頻頻外出旅行,寫起了紀行文學。紀行文和旅行經歷、芭蕉的年齡如下所示。
《野曝紀行》
1684年秋到第二年春,從江戶經東海道回歸故鄉伊賀,再巡遊京都、大津、尾張熱田等地(41到42歲)。
《鹿島詣》
1687年8月,為了賞月而出行,江戶——鹿島往返遊(44歲)。
《笈之小文》
1687年冬到第二年初夏,回伊賀老家後,與坪井杜國同遊近畿各地,去吉野賞花等(44歲到45歲)。
《更科紀行》
1688年8月,與越智越人一同從名古屋出發,到信濃、更科賞月後返回江戶(45歲)。
《奧州小道》
1689年3月到9月,與河西曾良一起從江戶出發,繞道奧州、出羽、北陸道,到達美濃的大垣(46歲)。
芭蕉晚年流連旅途的理由,除了想要進行隱遁者的行腳修行,還有想實地去一覽歌枕等古典文學中的名勝古跡的願望,以及想要追尋能因、西行、宗祗等先人足跡的心願。無疑也有想把芭蕉流派的俳諧推廣開去的意圖。
在第一篇紀行文《野曝紀行》的出發之際,芭蕉作了下麵的發句。
野ざらしを 心に風の しむ身哉
(欣然赴死途,秋風凜冽寒徹骨,實在有點冷)。
「野ざらし」指的是化为白骨的骷髅,大意是 「怀着曝尸荒野死在途中的悲壮觉悟踏上旅途。可剛踏出第一步,就被凜冽的秋風吹了個透心涼」。即便如此,也毅然踏上旅途,絕不回頭——表達出不可壓抑的漂泊衝動這個主題。
追慕西行,至死方休
此後,即便結束了陸奧和北陸的「奧州小道」之旅,芭蕉也在近畿各地待了大約2年的時間。文章開篇的《幻住庵記》便寫於這個時期。之後回到江戶待了2年半左右,1694年5月又回了老家伊賀。同年閏5月到7月到京都、大津走了一圈,9月從伊賀途徑奈良去了大阪,在大阪御堂筋的「花屋」的租房裡身臥病榻,10月12日去世,時年51歲。死因似乎是腸胃病。
芭蕉終身未娶。也有說法認為芭蕉有個叫壽貞的情人,但這屬於缺乏根據的臆測。最後的5年間,從芭蕉的文風可以窺見他不僅對和歌、謠曲和漢詩文,還對禪和《莊子》等思想都有了更深的理解。以這些理念為依託,他開始標榜甘於物質匱乏的清貧狀態的「侘」、將古舊枯敗視為情趣的「寂」、從日常卑微之物中發現古典世界風雅的「輕」等美學理念,用以指導門人。
在由多個作者接龍的俳諧創作中,他儘量避開了「詞付(使用聯想語接龍)」和「心付(利用因果關係接龍)」等技法,開拓了不拘泥於邏輯,而是通過氛圍的連貫性來接龍的「匂付」技法,主張將該技法放到「輕」的境界中來表現。芭蕉開創的俳諧流派稱為「蕉門」,其俳諧風格叫做「蕉風」。芭蕉晚年收了向井去來、內藤丈草、森川許六、各務支考等弟子。江戶時代中期以後,這種蕉風就成了俳諧的主流,最終發展到將芭蕉神格化的地步,將其尊稱為俳聖。
旅に病で 夢は枯野を かけ廻る
(病臥旅途中,恍然一夢枯野上,就當去過了。)
這是芭蕉彌留之際在大阪病榻上所作的發句。这句是套用了西行的和歌「津の国の難波の春は夢なれや芦の枯葉に風わたるなり(大意是津国难波春为梦,唯有北风苇叶间)」(《新古今和歌集》)。時值冬季,大阪是「津之國難波」之地,所以芭蕉也希望自己能親眼見一見西行筆下萬物凋敝的冬季蘆原的風景。卻因病未能如願,僅能在夢中靈魂脫殼,飛去枯敗的蘆葦蕩逛上一圈。可以說這首俳句象徵著芭蕉至死都在不停追尋西行的腳步。
標題圖片:芭蕉的肖像畫(芭蕉翁紀念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