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偉人傳

千利休:用茶道體現與美學融合的自然觀

文化 歷史

茶道流傳至今,其集大成者是安土桃山時代的茶人千利休,也被稱為天下第一茶聖。利休試圖將融入美學的自然觀,以茶室和樂茶碗這種具象化的形式表現出來,堪稱超越時代的日本美學革命家。

讓美作為紐帶將人相連才是茶道的本質

1591年2月28日利休之死到底是不是切腹,僅靠同時代的史料我們無從得知。不過,在將切腹視為光榮死法的江戶時代,大眾似乎普遍接受利休是切腹而死的。隨著時代的發展,1906年,岡倉覺三用英語寫了後來的世界名著《The Book of Tea》,他把利休切腹的場面進行了藝術創作,並安排在了結尾。書中的描寫讓人想起了耶穌最後的晚餐和蘇格拉底之死。他通過利休切腹,表達了「Teaism(茶道)」是值得賭上人生的道,美乃至高無上的命題。岡倉認為茶道的本質,是通過在茶室裡的審美活動,將人與人連在一起的心理活動。在那10年後,岡倉的好友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1861-1941年)訪日時評價道:「日本的傳統文化,發展了從美中發現真理、從真理中發現美的視覺。」

日本人自然觀與美學的結合,在日本詩歌的傳統中鮮活可見——世界上認識到了這點的人越來越多,從俳句走出國門在全球爆發式傳播中也可見一斑。但是日語的門檻還是太高了。利休將融入美學的自然觀用「茶室」和「樂茶碗」這種具象化的形式表現出來,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他是跨時代的日本美學革命家。

標題圖片:千利休像(堺市博物館藏)

關鍵詞

抹茶 豐臣秀吉 茶道 戰國時代 織田信長 千利休 茶具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