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偉人傳

千利休:用茶道體現與美學融合的自然觀

文化 歷史

茶道流傳至今,其集大成者是安土桃山時代的茶人千利休,也被稱為天下第一茶聖。利休試圖將融入美學的自然觀,以茶室和樂茶碗這種具象化的形式表現出來,堪稱超越時代的日本美學革命家。

濃縮在一疊半的茶室與樂茶碗中的利休美學

有關利休的茶道風格,翻閱同時代的史料,大概也就能知道他曾嘗試用自己獨特的視角對茶碗等茶具進行詮釋,以及他還將茶室空間縮小到了一疊半的極限大小。不過,這種能將主客的距離縮短到甚至能夠直接感知主人點茶時的心境變化的茶室空間,我們可以從中體會到利休的哲學——認為茶會上的種種所為,其重點便是精神層面的交流。除了區隔茶室內外的障子門,茶室的牆壁也極其薄,所以即便身處室內也能清晰察知外界自然環境的變化。日本人將人類視作大自然的一部分,不嚴格區分自身與他者,這種模糊的領域感覺在利休的茶室中終於被勾勒出了清晰的輪廓。

時隔420年後被復原的千利休的茶室「朝雲庵」,2006年攝於大阪府堺市(時事)
時隔420年後被復原的千利休的茶室「朝雲庵」,2006年攝於大阪府堺市(時事)

利休自己在茶席上使用的茶碗是委託給他信賴的陶藝師長次郎來設計的,其子孫樂吉左衛門家世代燒製並一直傳承至今的茶碗,就是樂茶碗。隨著這種茶碗的使用,慢慢地日本本土生產的茶器也開始出現在茶席上了。不使用轆轤拉胚,直接用手給黏土塑型,捏成茶碗的形狀。這種塑型方法叫做「手捏」。用這個方法製作的樂茶碗,放在手中必然完美貼合。

茶人鑒賞茶碗時,不僅僅是從外側觀看其造型美,還要品味拿起茶碗時的重量感、手執茶碗時的觸感、飲茶時的口感。僅憑視覺無法全面感知利休的美學。馬塞爾·普魯士的《追憶似水年華》中,以喝茶、被鋪地石絆住腳的身體感覺為媒介,讓「似水年華的記憶」再次復蘇。其中,用茶巾擦嘴時的觸覺也有很深的含義。想到這裡,就覺得實際觸碰樂茶碗是有必要的。

2017年國立近代美術館舉辦的「茶碗中的宇宙 樂家一子相傳的藝術」展上展出的「長次郎的黑茶碗」(圖片:川本聖哉)
2017年國立近代美術館舉辦的「茶碗中的宇宙 樂家一子相傳的藝術」展上展出的「長次郎的黑茶碗」(圖片:川本聖哉)

下一頁: 讓美作為紐帶將人相連才是茶道的本質

關鍵詞

抹茶 豐臣秀吉 茶道 戰國時代 織田信長 千利休 茶具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