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偉人傳

千利休:用茶道體現與美學融合的自然觀

文化 歷史

田中仙堂 [作者簡介]

茶道流傳至今,其集大成者是安土桃山時代的茶人千利休,也被稱為天下第一茶聖。利休試圖將融入美學的自然觀,以茶室和樂茶碗這種具象化的形式表現出來,堪稱超越時代的日本美學革命家。

對利休鎮魂的傳承

秀吉的血親在政權中擔任要職期間,這種側近政治(由掌權者的左右把持朝政——譯注)是被允許的。然而隨著統一大業的推進,官僚機構逐漸完善後,這種做法就不合時宜了。秀長病逝後不久,1591年,69歲的利休接到了放逐令。放逐利休以及後續的處刑,可以說是源於秀吉政權的內部鬥爭,但為利休的茶會著迷的人們卻很難接受世俗意義上的利休的死亡。

無論如何,在人世間尚有種種牽掛,心願未了便離開人世的利休活在了無數人的心中。按照日本人傳統的生死觀念,心願未了便死於非命的鬼魂,如果不嚴肅地進行鎮魂的話,會給現世帶來禍端。菅原道真(845-903年)、平將門(?-940年)這類以悲劇落幕的人物都有專門祭祀他們的神社,其原因也在於此。

之所以沒有建一座祭祀利休的神社,是因為當時人們打算用繼承利休茶道的形式來給他鎮魂。利休忌日的供養儀式,不僅千家的後人會做,許多茶人也會操辦,舉行相關的茶會。並且在利休400年忌的1991年,京都國立博物館還舉辦了「千利休展」。利休尚未完成自己的茶道便死於非命,人們對茶道的關注也可以說催生出了一種體系,讓人去思考利休之死的含義吧。

1595年秀吉對受利休牽連而不能住在京都的利休的兩個子女進行了赦免,同時以賞賜利休之孫宗旦的由頭,將利休曾經收藏的茶具歸還回去。這位宗旦的3個兒子又各被有權有勢的大名家看中庇護,利休子孫的家系自此穩定下來,作為表千家、裏千家、武者小路千家這「三千家」一直將茶道傳承至今。

就像卡爾·馬克思的《資本論》是由後人最終完成的那樣,未完成的利休茶道,也託付給了三千家為首的後世茶人來負責完成。馬克思主義者將自己補完的理想的馬克思主義稱為「馬克思的真意」。利休從室町時代中期的茶人村田珠光(1423-1502年)、師傅武野紹鷗(1502-1555年)那裡繼承了茶道,又將禪學的宗教哲學要素融入其中,讓茶道超越了技術範疇,具備了精神性。而利休理想中的茶道,後世的茶人稱之為「侘茶」,其中之奧義即便日本人也不好理解,但如果是馬克思主義者的話,或許能夠理解一二吧。

下一頁: 濃縮在一疊半的茶室與樂茶碗中的利休美學

關鍵詞

抹茶 豐臣秀吉 茶道 戰國時代 織田信長 千利休 茶具

田中仙堂TANAKA Sendō簡介與署名文章

大日本茶道學會會長。公益財團法人三德庵理事長。1958年出生於東京都新宿區。本名為田中秀隆。東京大學研究所社會學專業博士課程修滿學分後退學。著作有《茶與權力 信長、利休、秀吉》(文藝春秋,計畫2021年發行)、《千利休「天下第一」茶人》(宮帶出版,2019年)、《讀岡倉天心的<茶之本>》(講談社,2017年)、《茶湯名言集》(KADOKAWA,2010年)、《近代茶道的歷史社會學》(思文閣出版,2007年)等。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