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偉人傳

川端康成:諾貝爾獎獲獎感言的啟示

文化 藝術

谷口幸代 [作者簡介]

川端康成在他的諾貝爾獎獲獎演講中,不僅引用了日本古典文學和禪僧的言行,還強調了傳統文化與其自身的文學之間的關係。此次演講凝聚著追求日本審美意識的川端文學的精髓。

川端獲獎代表著日本文學獲得國際認可

1968年10月17日,瑞典文學院授予川端康成諾貝爾文學獎,以表彰他對日本人思想精髓的精湛表達。川端是首位獲得該獎項的日本作家,當時這一消息轟動了日本國內外。

從川端獲獎至今,已經過去了半個多世紀。與當時評選過程有關的文件在50年封存期屆滿後公之於眾,加之以相關研究也取得了進展,獲獎的來龍去脈逐漸呈現在公眾面前。這些檔案表明,當時的評委們決定糾正該獎項嚴重偏向於西方文學作家的現象,所以將注意力轉向了日本文學。公開資料顯示,谷崎潤一郎和西脇順三郎於1958年首次獲得提名,隨後谷崎於1960年再次被提名,三島由紀夫於1966年被提名,之後川端和三島於1967年同時進入最終候選人名單。川端獲獎對川端文學乃至日本文學的國際評價都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此後,諾貝爾文學獎於1994年授予大江健三郎。近年來,村上春樹的名字在候選人預測中屢屢被提及,日德雙語作家多和田葉子也被認為是強有力的候選人。非西方作家和不局限於民族文學領域的作家正展現出非凡的實力,越來越受到關注。可以說,近半個世紀以來,世界文學領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NHK的一個特別節目中,川端表示自己的獲獎歸功於翻譯。鑒於評選不是基於日文原文,他認為如果沒有出色的翻譯,自己是無論如何也不會獲獎的。比較文學學者David Damrosch提出了一個新的觀點:「世界文學是通過翻譯而豐富的文學。」翻譯作品已超越語言的界限被廣泛閱讀,鑒於這一現狀,川端的獲獎可以說是展現世界文學理想形式的開端,即一部作品通過翻譯獲得新生命,並在全球範圍內傳播。

下一頁: 頒獎典禮臨近之際,依然沉浸在日本傳統文化中

關鍵詞

文學 諾貝爾文學獎 日本文化 美學 茶道 三島由紀夫 川端康成

谷口幸代TANIGUCHI Sachiyo簡介與署名文章

御茶水女子大學副教授。研究領域為日本現代文學。以川端康成的文學為中心,研究「文學與美術的關係」;以多和田葉子的文學為中心,研究「跨境文學」。合著有《川端文學的世界》第三卷、第四卷(勉誠出版,1999年)以及《川端康成作品研究史集成》(鼎書房,2020年)。共同編著有《閱讀多和田葉子的「戲劇」》(論創社, 2021年)。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