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偉人傳

鈴木大拙:將禪(ZEN)傳向世界的佛教哲學家

文化 歷史

猪谷聰 [作者簡介]

2020年11月11日迎來鈴木大拙誕辰150週年。大拙的功績是終其一生都在用英語向世界宣傳東洋和日本的思想。諸如塞林格小說中就有「鈴木博士」登場等等,他對海外文化人的影響不可估量,遠超對日本的影響。

參禪體驗悟出的思想

鈴木大拙(1870年—1966年)因將禪等佛教思想、乃至東洋和日本的文化和思想傳播到海外而聞名。他本名鈴木貞太郎,英文則取了居士號大拙「Daisetz」的「D」,貞太郎「Teitaro」的「T」,全名為「D.T.Suzuki」。想必那些對禪(ZEN)感興趣的歐美人對他的英文名十分熟悉吧。

大拙的功績並不僅是向世界介紹了禪的思想。他英譯了淨土真宗祖師親鸞上人的《教行信證》,這也意義重大,對妙好人(淨土真宗在俗信徒)相關的研究成果也體現在《日本的靈性》(1944)等書中。不過,由於大拙將禪的精髓介紹到了歐美諸國,因此他似乎更多的是作為禪(ZEN)的介紹者而廣為人知。海外也有很多人以為他是禪僧,但其實不然,他最早既沒有布教的意圖,也沒有想要論述禪學理論和哲學的想法。究其一生,大拙都是基於「眾生無邊誓願度」,即基於要救濟世間萬物的誓言,不斷地向世人講述其個人參禪體驗所悟出的思想。

禪講究「不立文字」,也就是說其教義不依賴於語言和文字傳遞,而是更重視自身體驗。想要將「不立文字」的禪用語言,而且還是英語,傳達給世人,簡直難如登天。當外國人問到禪到底是什麼時,僅僅告訴他們「No reliance on words」,是沒法將禪為何物闡釋清楚的。若不想出一種溝通手段來,就沒法讓對方的內心進入到禪的世界。

大拙的盟友,哲學家西田幾多郎(1870年—1945年)的高徒西谷啟治(1900年—1990年)說過這樣的一段話。「(大拙)老師的工作主要是傳播佛教、尤其是禪的思想,不過仔細想想,既通禪學,又有相應語言能力,可不是誰都能辦到的。真正能夠做這件事的人,必須深深扎根於禪的悠久傳統之中,這自不用說,同時對禪的體悟還要深入到生活在現代社會的人的血肉當中,把禪作為現代社會的東西進行重構才行。」這就說明大拙的工作並不是單純地把禪的相關書籍翻成英語,也不是在搞禪語的英語解說。

除了英文著作、英語授課和講座,大拙還在實際到訪之處展開即興現場問答。跟提問者面對面,對其當場提出的問題,展示「語言」和「存在」時,就是大拙發揮本領的時候。向公眾開放的ZEN體驗,因大拙而首次變得可能。 

下一頁: 在鐮倉邂逅圓覺寺高僧,步入修行之道

關鍵詞

禪宗 哲學 歐美 佛教 思想

猪谷聰INOTANI Satoshi簡介與署名文章

金澤文化振興財團鈴木大拙館研究員。1976年出生於石川縣金澤市。大阪大學大學院文學方向博士後課程(美學專業),修完學分後退學。文學博士。自2011年鈴木大拙館開館起擔任現職。著有《傳播鈴木大拙禪師的教義》(《美術論壇21 第38期》,2018年)。共著有《近代工藝運動與設計史》(思文閣出版,2008年)、《民藝運動與建築》(淡交社,2010年)、《再見,民藝。你好,民藝》(裡文出版,2016年)等。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