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偉人傳

三島由紀夫:超越時代的日本文化殉教者

文化 歷史

井上隆史 [作者簡介]

距三島由紀夫動機成謎的自殺已屆滿50年,其獨特審美觀的作品至今仍吸引著全世界許多讀者。本文將逐一介紹其代表作,帶大家認識三島由紀夫的一生。

16歲發表文壇出道作

三島生於東京四谷的一隅,這地區被稱為山手地區,1923年關東大震災後重建情況較為落後,風土民情不佳。三島祖母夏子是門第優良的武家出身,對該地生活環境有所不滿,特別是在時任樺太廳長官的三島祖父因貪汙疑雲被追究責任進而失去仕途之後,夏子便對孫子三島百般溺愛,彷彿是在彌補自己失去的夢想以及粉碎的自尊。

由於夏子苦於坐骨神經痛,三島又從小孱弱多病,兩人常整天窩在病房中度日。三島喜讀童話與繪本,不久便在病房中開展想像力的雙翼,開始自己寫故事或畫畫。10歲時他完成原創童話〈世界的驚異〉,描寫美麗的極樂島在秋天來訪之後,蠟燭燭火盡皆熄滅、四周被黑暗籠罩的故事。

三島不算貴族世家,卻進入供貴族子弟就學的學習院就讀。初等科時期因體弱多病的因素,成績不甚良好,但中等科之後受到優良教師的關照,在學校內開始受到矚目。16歲那年,三島首次在校外雜誌上發表小說,在文壇出道。這篇名為《鮮花盛開的森林》的小說發表於1941年,三島首次使用三島由紀夫這個筆名,小說敘事者著眼於自己出生之前的時間之流,將自身存有重新置於這樣的時間之流中,藉以重新發現生之源泉。1941年,也是太平洋戰爭開戰之年。

1944年,三島以榜首從學習院畢業,進入東京帝國大學(今東京大學)法學院就讀。時值戰爭末期,三島雖因身體孱弱而免去兵役,仍以出版遺作的決心出版了作品集《鮮花盛開的森林》(1944),收錄出道作以及另外4篇短篇小說。隔年8月日本戰敗,三島也面臨創作上的困難,這是因為許多在戰爭時期被迫沉默的年長作家,以及作為士兵往赴戰地的文學青年都開始熱烈地發表小說,使得雖年紀尚輕卻在戰爭時期小有活躍的三島,在文壇中失去了立足之地。大學畢業的三島不得不暫時放棄小說家這個職業,進入大藏省(今財務省)工作,成為一名公務員。

但三島仍無法完全放棄作家夢,大藏省只做了9個月便離職,開始寫新的小說。這篇小說便是以三島本人為原型的敘事者,回顧其接受自身男同志身分歷程的《假面的告白》(1949)。小說中,敘事者看到聖巴斯弟盎殉教圖(*1)而首次感受到性興奮,這個場景描寫得特別出色。但這篇小說並不是作者為告白自身男同志性向認同而寫,應該理解為作者從「萬物皆『假面』(面具)」的立場,朝著對於「自我」此一認同不抱絲毫質疑的天真感性澆了一盆冷水。正是這樣的反諷,與不得不在戰爭與戰後的混亂期設法求生的年輕人的扭曲心理產生共鳴,讓《假面的告白》獲得了許多讀者。

三島由紀夫未公開稿件,10幾歲後半至20幾歲前半所寫的小說、評論稿共183件,發現於2000年。攝於山梨縣山中湖村三島由紀夫文學館(時事)
三島由紀夫未公開稿件,10幾歲後半至20幾歲前半所寫的小說、評論稿共183件,發現於2000年。攝於山梨縣山中湖村三島由紀夫文學館(時事)

(*1) ^ 基督教美術繪畫題材之一,描繪遭受迫害的古羅馬殉教者聖巴斯弟盎被綁在黑色樹木上,遭到弓箭處刑的場景。

下一頁: 描寫戰後日本社會作品之成功與失算

關鍵詞

自殺 文學 三島由紀夫

井上隆史INOUE Takashi簡介與署名文章

白百合女子大學教授,從事日本近代文學研究,特別以三島由紀夫為中心。1963年生於橫濱,東京大學畢業,東京大學博士班課程修畢。歷任白百合女子大學講師、助理教授後,2008年起任現職。著有《追尋「另一個日本」:重讀三島由紀夫〈豐饒之海〉》(現代書館,2018年)、《三島由紀夫〈豐饒之海〉VS野間宏〈青年之環〉:戰後文學與總體小說》(新典社,2015年)、《閱讀三島由紀夫的夢幻遺作:另一個〈豐饒之海〉》(光文社新書,2014年)等書。曾協助編纂《決定版 三島由紀夫全集》共42卷(新潮社,2002~2006年)。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