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能忠敬:測繪精准日本地圖的第一人
文化 歷史- English
- 日本語
- 简体字
- 繁體字
- Français
- Español
- العربية
- Русский
發揮商業才能,打下殷實家底
伊能忠敬(1745-1818年)是日本歷史上首個對全國土地進行了系統性科學測量,並指揮了日本全國地圖繪製的人。
忠敬出生在九十九裡濱(現在的千葉縣九十九裡町小關)的小關家,這個地方瀕臨太平洋,距離當時日本首都江戶近70公里遠,家裡是有名的船東,戶主世代擔任當地的裡正(主要負責掌管戶口和納稅的官職)職務。父親是上門女婿,入贅附近村子裡的一戶門當戶對的家庭,忠敬六歲時母親去世,父親也因此結束了那段婚姻關係,回到了自己的老家神保家。忠敬一開始留在了小關家,10歲被神保家接走。據說他從小好學,跟著老師學習了觀星和算術等知識。17歲時,他入贅到了近鄰佐原村(現在的千葉縣香取市)的伊能家。那個村子是盛極一時的物資集散地,伊能家是村裡數一數二的富商,家業涉及釀酒、木炭、金融等。據說他在伊能家極盡商業才能,到49歲隱居之時,家產已經達到了三萬兩(換算成現在的貨幣價值,約為30-60億日圓)。
忠敬為家業殫精竭慮,卻也不曾對學問失去熱情,忙中偷閒學習天文學等知識。他還出任佐原村的裡正,參與管理村務,饑荒時期捐出賑災糧,為了表彰他的貢獻,領主賦予了他可以稱名和佩刀的權力。當時他繪製的利根川地圖留存至今,讓人聯想起他後來的地圖繪製大業,也可以瞭解到他曾參與了治水防洪活動。
隱居後開始實地測量蝦夷地
49歲時,忠敬將戶主權交給兒子,離開江戶在深川建起隱居之所,開始了隱居生活。他拜入幕府「天文方」(相當於現在的國立天文臺長)高橋至時的門下,開始正式學習天文學知識。至時是當時日本天文學界的第一人,還精通西方天文學,還參與了日本曆法的修改。忠敬在宅院裡修建了專業的天文觀測設施,在向至時學習的同時,沒日沒夜地從事恒星高度角測量等天文觀測活動。
在學習天文學的過程中,他開始琢磨去測量地球的大小,為了求得子午線1度的長度,他用「導線測量法」測量了自家與「天文方」官署之間的距離和方位角,然後換算成子午線1度的長度,上報給師父至時。但至時根本不以為然,認為從這麼短的距離測出的結果誤差過大,沒有價值,至少要去蝦夷地(北海道)測出到江戶之間的距離。於是,忠敬自告奮勇開始了赴蝦夷地的首次測量活動。
當時,在幕藩體制下,沒有幕府許可,不能前往蝦夷地。由於俄羅斯等國家的船隻開始在蝦夷地出沒,給幕府造成了危機感。於是,以繪製地圖以探明蝦夷地地形為由,至時求得幕府高層的許可,獲准開展測量工作。忠敬每天可以領到7文5分白銀(相當於1萬日元左右),這可謂是幕府的資助事業。其他所需經費,則由忠敬自己負擔。
1800年實施的蝦夷地測量結束後,他向幕府提交了一份地圖,並獲得了肯定,因此他獲得同意繼續開展測量活動,於第二年前往東北地區東海岸實施了第二次測量工作。基於之前的測量,他算出子午線1度長28.2裡(110.75公里)。這個結果與當時最先進的天文書《拉朗德曆書》(Astronomia of Sterrekunde)中的數值基本一致,據說師徒二人為此高興得拉著手狂喜了一番。
耗費17年時間完成全國測量
1802年和1803年,他分別進行了第三次(東北地區日本海沿岸)和第四次測量(中部太平洋沿岸到日本海沿岸)以及東日本測量,繪製完成了東日本地區地圖。他把地圖鋪展在江戶城的大廳裡,將軍德川家齊也親臨檢閱。結果,他的工作受到了高度評價,被幕府提拔為幕臣,奉命開展西日本的測繪工作,而且第五次以後的測量成為了幕府的直轄工作,經費也完全由幕府下撥。
忠敬原本打算在三年之內完成西日本地區的測量工作。但西日本海岸線複雜,而且此前以忠敬門徒為核心的測量團隊裡又加入了政府天文臺的測量技術官員,領導這樣一個團隊也很不容易,最終花費十年時間,相繼完成了1805年到1806年的第五次測量(近畿和中國地區)、1808到1809年的第六次測量(四國地區)、1809到1811年的第七次測量(九州地區)和1811年到1814年的第八次測量(九州地區)。之後,又在1815年和1816年分別實施了第九(伊豆七島、忠敬因年事已高並未參與)和第十次測量(江戶市中)測量,前後共計耗費17年時間完成了全國測量工作。
忠敬的實測方法,除了「導線法」外,還使用了「交會法」,通過從各地觀測山、島的方位角,求得其位置所在。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為了確定經緯度,他進行了天文觀測。為了確定緯度,他測算了恒星的高度角,求出了高精度的數值。針對經度,他利用名為「垂搖球儀」的擺鐘對日食和月食等天文現象的開始和結束時間進行測算,試圖通過比較各地的資料來求得結果。但由於當時沒有可以隨身攜帶的鐘錶,無法讓各地的資料同步,再加上天氣條件不好,最終未能成功。因此,《伊能圖》在經度方向上的精確度不高。
忠敬患瘧疾和哮喘多年,在開展全國測量工作期間也出現過因發病而不得不療養的情況。同時,在幕府直轄測量工作以前,和地方官員打交道也讓忠敬費勁苦心。幕府接管之後,各藩的態度也開始積極配合,給予了很多幫助。可以說,如果沒有至時和接任了天文臺工作的至時之子景保、沒有幕府的支持與各藩的配合,忠敬的全國測量就不可能獲得成功。
《大日本沿海輿地全圖》(伊能圖)的完成
1814年,結束第八次測量工作後,忠敬搬了家,將住處作為「地圖御用所」,以旺盛的精力從事地圖繪製工作。遺憾的是,1818年他未能親眼見證地圖的完成就離開了人世。後來,他的門徒和天文方下役繼續繪製地圖,最終於1821年完成,向幕府提交了由大圖(比例尺為1:36000)、中圖(比例尺為1:216000)和小圖(比例尺為1:432000)組成的「大日本沿海土地全圖」。
《大日本沿海輿地全圖》(伊能圖)一直被珍藏在幕府的書庫內,從未公開過,不過明治時期以後,它被派上了各種用途。《大日本沿海輿地全圖》的正本在明治初期因皇居失火已經燒毀,好在伊能家向政府提交的備用圖,內務省、陸軍和海軍都進行了臨摹,在製作了地形圖和海圖等國家地圖時派上了用場。儘管備用圖也在關東大地震中燒毀,但當時進獻給大名的副本留存至今,其中多份已被指定為國寶和重要文化遺產。
在現代這個老齡化社會,伊能忠敬作為「人生梅開二度」的典範而受到尊敬。在他身上,具備了從事實測工作所必需的堅韌、踏實和合理主義精神,並且擁有優秀的團隊領導能力。而另一方面,他似乎也有嚴厲的一面,痛惡歪門邪道,甚至和親生子女斷絕關係,還會把弟子逐出師門。
1883年,在明治元勳佐野常民和榎本武揚等人的努力推動下,伊能忠敬被追封為「正四位」官階。佐野常民還是佐賀藩士的時候,曾在長崎的講習所使用過伊能地圖,印象深刻;榎本武揚之父箱田良助是忠敬的弟子,曾是伊能測量隊的一員。
2001年和2018年,分別是「伊能測量200年」和「忠敬去世200年」,各地舉辦了演講會、伊能圖展覽會,上演和上映了以忠敬為主題的話劇和電影,還修建了紀念碑和銅像等;也有一些地方組織了尋訪伊能測量活動足跡的徒步走等,總之,近年來各種紀念活動可謂豐富多彩。
標題圖片:伊能忠敬肖像畫(伊能忠敬紀念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