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偉人傳

日本資本主義的「祖父」──二宮金次郎又回來

文化 財經 歷史

二宮金次郎少年時代背著木柴邊走邊讀書的形象在日本廣為人知。但有多少人知道他成年後的偉大成就呢?眾多為日本發展做出過卓越貢獻的經濟學家都對二宮金次郎非常敬重,國際上對他也有很高的評價,本文為讀者介紹一下他作為農業改革家的一生及其主要思想。

二宮金次郎像的遭遇

二宮尊德(1787-1856,其名字一般讀作「Sontoku」,但正式讀法是「Takanori」)是日本江戶時代後期著名的農業行政專家。其乳名「金次郎」在日本廣為人知。少年金次郎背著木柴刻苦讀書的銅像或石像,在二次大戰前遍佈日本小學校園,他成為孩子們學習的榜樣。二戰後,各個學校用於供奉天皇、皇后照片以及《教育敕語(教育相關敕語)》的「奉安殿」被相繼拆毀,金次郎的大部分雕像也隨之被撤除。

神奈川縣小田原市報德二宮神社內的「少年二宮金次郎像」(圖片提供:報德博物館)
神奈川縣小田原市報德二宮神社內的「少年二宮金次郎像」(圖片提供:報德博物館)

所謂「教育敕語」,是日本明治天皇在1890年(明治二十三年)發表的關於日本近代教育基本方針的言論。它提倡孝敬父母等儒家道德觀,要求培養學生效忠天皇以及對國家的忠誠心。第二次世界大戰後,GHQ(駐日盟軍總司令部)禁止了將「教育敕語」神聖化以及恭讀「教育敕語」的做法,於是「奉安殿」就漸漸消失了蹤影。

金次郎像原本和「教育敕語」沒有直接的聯繫。但因有各地慈善家捐助,他的雕像常常會建在「奉安殿」的附近;並且,二戰前日本的國定德育課教材《修身》,將金次郎當作盡孝道和勤勉的典範,金次郎像就是依據當時教科書裡的插圖塑造的。由此,金次郎被視為與戰前道德教育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於是他和他的塑像一時間被人們拋諸腦後。

世間雖然存在有根深蒂固的「教育敕語」擁護論調,但這被視為禁忌,要想恢復《教育敕語》的地位,無異於癡人說夢。但金次郎則一洗舊時形象,作為小朋友學習的榜樣,正步步重新走入人們的視野。茨城縣筑西市等地,還重建了金次郎像,而且從2018年開始,金次郎的身影重又出現在了日本小學的德育教科書上。

金次郎不僅是孩子們的榜樣,也是眾多企業家的榜樣,他的哲學思想、處事方法在二戰前後備受吹捧。有著「日本資本主義之父」美譽的澀澤榮一(將出現在2024年新版1萬日圓的紙幣上)就特別尊敬金次郎。從這個意義上講,金次郎或許可以被視為「日本資本主義之祖父」。

下一頁: 重建沒落的老家,拯救自己服務的武家

關鍵詞

農業 江戶時代 歷史 經營 地方創生 偉人 澀澤榮一 農業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