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偉人傳

拉夫卡迪歐·赫恩(小泉八雲):用敏銳五感探究日本文化的本質

文化 社會

明治時代的作家小泉八雲因《怪談》等作品而聞名於世。他是一位洞悉未來的思想家,留下了許多預言現代日本社會的言論。本文將追溯八雲一生的軌跡,同時思考人物自身所具有的現代意義。

現代意義的言論

拉夫卡迪歐·赫恩(Lafcadio Hearn,1850~1904年)的代表作《怪谈》(Kwaidan)是一部不朽的文學名作,其中收录的《無耳芳一》(The Story of Mimi-Nashi-Hōïchi)和《雪女》等作品(Yuki-Onna)擁有眾多國內外讀者。赫恩不僅是一位傑出的作家,還是一位以犀利的目光看待物質文明的思想家。

《怪談》,1904年初版
《怪談》,1904年初版

赫恩曾發表過以下言論。

「日本的未來需要維持與自然共生以及簡樸的生活方式。」(*1)

「日本人的靈魂深處存在著祖先信仰。」(*2)

「日本教育偏重記憶力,無法充分培養想像力。」(*3)

「自然災害頻發造就了日本人接受變化的國民性。」(*4)

以上言論反映的都是與現代日本社會息息相關的問題,並一語道破了日本文化的特質。但是,此類見解和赫恩一生改編了70餘篇靈異故事並不矛盾。超自然文學也承認「某種真實性」(a kind of truth)的存在,在摒棄西洋中心論的偏見和理解異文化方面,兩者是共通的。換言之,赫恩正是通過用開放的思想和敏銳的五感進行觀察,才抓住了日本文化的本質並預測了未來。這也與其成長經歷、環繞地球半周的人生之旅,以及通過異文化的體驗形成的反人類中心主義的世界觀密切相關。

繞地球半周後來到日本

1850年,派屈克·拉夫卡迪歐·赫恩(Patrick Lafcadio Hearn)生於希臘愛奧尼亞群島的萊夫卡達島(Lefkada),父親查爾斯(Charles)是一名愛爾蘭軍醫,母親羅莎(Rosa)來自愛奧尼亞群島的基西拉島(Kythira)。

赫恩出生的萊夫卡達島
赫恩出生的萊夫卡達島

赫恩兩歲時搬到父親的老家愛爾蘭都伯林。4歲時,受精神疾病折磨的母親羅莎回到希臘,母子兩人從此訣別。赫恩被有經濟實力的姑母薩拉(Sarah)收養,而照顧他起居的乳母凱薩琳·考斯特羅(Catharine Costello)來自愛爾蘭最完整地保留了凱爾特口傳文化的康諾特(Connaught)地區。

後來,赫恩進入英格蘭北部城市達拉姆(Durham)的神學院學習。在學期間,他被板球誤傷左眼以至失明。之後,因姑母破產,赫恩開始了倫敦的流浪生活,還曾入讀法國北部的學校。19歲時,他單身移民至美國辛辛那提(Cincinnati)。

赫恩與姑母薩拉·布倫南
赫恩與姑母薩拉·布倫南

雖然赫恩不太喜歡講述愛爾蘭時期的往事,但晚年時他曾在為愛爾蘭詩人威廉·巴特勒·葉芝的信中寫道:「我有一位來自康諾特的乳母,她給我講過童話故事和靈異故事。所以,我理應喜歡愛爾蘭的一切,而實際上也是如此。」 (I had a Connaught nurse who told me fairy-tales and ghost-stories. So I ought to love Irish things, and do.)當然,對愛爾蘭的心靈共鳴和接納與赫恩後來的靈異故事研究是密切相關的。

在辛辛那提,赫恩擺脫貧困,成了一名記者。後來因為和一名混血女性的婚姻違反了該州的法律而搬遷至紐奧良(New Orleans)。在那裡,他被法國和非洲的原住民文化相互接觸融合的克里奧爾文化所吸引,著手出版克里奧爾諺語詞典和世界第一本克里奧爾菜譜。赫恩經常去拜訪被稱為「巫毒女王」的瑪麗·拉芙(Marie Laveau),沉迷於研究已在當地扎根的非洲巫毒教的巫術和民間信仰。

赫恩在紐奧良時租借的住所(波旁街516號)  赫恩在紐奧良時的採訪筆記©小泉八雲紀念館
赫恩在紐奧良時租借的住所(波旁街516號)(左),赫恩在紐奧良時的採訪筆記(右)©小泉八雲紀念館

1884年至1885年,赫恩在紐奧良舉辦的世界博覽會上進行採訪時,首次接觸到日本文化。當時,他購買了兩冊日本神話的法語摘譯本。受帕西瓦爾·羅威爾(Percival Lowell)的著作《遠東之魂》(The Soul of the Far East)的啟發,他開始對這個未知的東方國家的文化根基產生興趣。此外,赫恩還在加勒比海的法屬馬提尼克島居住了兩年(當時,保羅·高更就住在相鄰城鎮),磨煉了五感的敏銳度,對島上的民俗進行觀察並出版了遊記《法屬西印度的兩年》(Two Years in the French West Indies)。

回到紐約後,赫恩從哈帕出版公司編輯那裡借來張伯倫(*5)英譯的《古事記》(Ko-Ji-Ki)並被深深吸引。他終於決定前往日本。1890年4月4日,赫恩在阿比西尼亞號輪船上仰望富士山,踏上了橫濱的土地。这一年,他39岁。

(*1) ^ 在熊本發表的演講《遠東的未來》<The Future of the Far East>1894年1月27日

(*2) ^ 《日本:一個解釋的嘗試》(Japan an Attempt at Interpretation,1904)1904年

(*3) ^ 在松江發表的演講《想像力的價值》<The Value of the Imaginative Faculty>1890年10月26日

(*4) ^ 摘自《地震與國民性》(<Earthquakes and National Character>1894.10.27),(刊登於1894年10月27日發行的報紙《The Kobe Chronicle》)

(*5) ^ 巴澤爾·賀爾·張伯倫,英國語言學家。1873年赴日本。1886~1890年,在東京大學任教,為近代國語學的創立做出了貢獻。

前往神話的故鄉「出雲」

赫恩起初是作為哈帕出版公司的特派記者來到日本的,但後來他決定解除契約,留在日本生活。他在紐奧良世界博覽會上遇到了日本文部省官員服部一三,在服部與張伯倫的幫助下,赫恩前往島根縣尋常中學工作。1890年(明治23年)8月30日,他抵達松江。英譯版《古事記》卷首有一張神話地圖,上面赫然印著「出雲神話圈」(Idzumo Legendary Cycle)的字樣。能夠去出雲神話的發源地工作,赫恩一定感到非常欣喜和激動。

赫恩在松江遇見了副校長西田千太郎等情投意合的朋友,這裡和煦的陽光和變化萬千的宍道湖水美麗絕倫,如同射入夢中的一道光線,讓他發現了前所未見的東洋之美。經西田介紹,赫恩開始和松江的士族(明治維新後賦予舊武士身份者的一種族稱——譯注)小泉家的女兒節子一起生活。後來赫恩寫下的《怪談》等眾多新編故事都源自妻子的口述。

赫恩受到出雲大社最高神官千家尊紀的禮遇,成為第一個進入大殿的西方人。之後,他還曾兩次拜訪出雲大社,體驗學習了神道文化。另外,受張伯倫委託,赫恩從出雲的許多神社那裡收集了護身符,並將80多個護身符捐贈給了他所敬愛的牛津皮特河博物館(Pitt Rivers Museum)的館長泰勒(E.B.Tylor)。

當時松江已經有牛奶配送,還有廚藝精湛的西餐廚師外送牛排,藥鋪同時供應啤酒。喜愛日本的赫恩也需要時間去適應日餐,沒想到這種西式環境竟奇跡般地治癒了他的身心。

探究日本人的神道觀念

赫恩忍受不了松江冬季的嚴寒,1年零3個月後再次踏上了旅途。他先後移居熊本、神戶和東京。在神戶時,他優先考慮未來的家庭生活,入贅小泉家並於1896年(明治29年)取得日本國籍,成為日本人小泉八雲。當時,赫恩向朋友表達了自己的喜悅之情:「『八雲』是對『出雲』充滿詩意的指代,意思是『雲湧之國』,這是我最喜歡的地名。所以,你能理解我為何選擇這個名字了吧?」(“Yakumo” is a poetical alternative for Izumo, my beloved province, “the Place of the Issuing of Clouds.” You will understand how the name was chosen.)(1896年9月,從神戶寄給埃爾伍德·亨德里克<Elwood Hendrick>的書信)

在神戶時的小泉八雲(左)和家人©小泉八雲紀念館
在神戶時的小泉八雲(左)和家人©小泉八雲紀念館

移居到熊本生活後,小泉八雲看到的是一個向文明開化和軍國主義邁進而有失謙虛的日本,這是他在松江未曾感受到的。他感到灰心喪氣,但與此同時,他客觀觀察日本的眼光也日益成熟。八雲減少了實地調查工作,把自己關在書房裡研究日本人的神道觀念,聽妻子講靈異故事,潛心創作富於文學內涵的新編故事。

當時,許多西方人將沒有經典和戒律的神道視為邪教,而八雲認為,神道並不存於書本之中,而是存在於日本人內心,並與扎根於迷信、神話和巫術中的民族精神產生強烈的共鳴。八雲發現,在日本有時活人也會被當作神靈來祭拜,寬容的神道觀念還承認人造物品也擁有靈魂,對此他頗有同感。

對八雲的研究產生共鳴的美國軍官

八雲在遺作《日本,解釋的一個嘗試》中,嘗試探討了日本人的精神史。他在書中指出,日本的祖先信仰通過家族祭祀和氏族神祭祀貫穿於日本人的精神之中,最後融入供奉皇室祖先神位的伊勢神宮的祭祀活動中。換言之,他發現,祖先信仰和天皇崇拜不可分割。這引起了美國軍官博勒·斐勒斯(Bonner Fellers)的共鳴。此人後來在太平洋戰爭中成為麥帥的親信。

麥帥的親信博勒·斐勒斯軍官
麥帥的親信博勒·斐勒斯軍官

斐勒斯讀完了八雲的所有著作,他來到日本開展戰後工作後不久,便找到了八雲的遺屬,並前往墓地祭拜。斐勒斯不僅協助編寫了《天皇備忘錄》和《昭和天皇獨白錄》,還提出不要在東京審判中追究昭和天皇的責任,而是將天皇的作用轉移到民主建設中去,以免否定日本國民的精神依託。他對如今象徵天皇制的實現做出了重大貢獻。

美國維吉尼亞州諾福克(Norfolk)的麥克阿瑟紀念館檔案室收藏了5000冊麥帥的私人藏書,其中有7冊小泉八雲的作品,包括他定居日本時完成的《日本:一個解釋的嘗試》《陌生日本的一瞥》(Glimpses of Unfamiliar Japan)等主要著作。

位於愛爾蘭特拉摩爾(Tramore)的拉夫卡迪歐·赫恩日本庭院(Lafcadio Hearn Japanese Gardens)。赫恩幼年住在都伯林時,經常和姑母一起去海邊城市特拉摩爾。這座日本庭院由9個庭院構成,展現了赫恩的一生。
位於愛爾蘭特拉摩爾(Tramore)的拉夫卡迪歐·赫恩日本庭院(Lafcadio Hearn Japanese Gardens)。赫恩幼年住在都伯林時,經常和姑母一起去海邊城市特拉摩爾。這座日本庭院由9個庭院構成,展現了赫恩的一生。

圖片提供:小泉家屬
標題圖片:拉夫卡迪歐·赫恩的肖像(1889年)

文學 作家 天皇 神道 外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