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史探險

完成全國統一的豐臣秀吉:為了社會安定實施結構改革

歷史

河合敦 [作者簡介]

繼上回介紹了織田信長,本篇把焦點放在豐臣秀吉身上。為主君信長報仇的秀吉,在16世紀末實現全國統一,統一度量衡,並派遣官員進行全國性的檢地,以石高(米的生產量)計算土地的生產力,確保稅收的穩定徵收。此外,沒收農民所有的武器,使其專心農耕,以防發生暴動(一揆),明確區隔武士和農民的身份等,為了脫離戰國的亂世,建構安定的社會,積極實施社會結構的改革。

華麗的桃山文化與歌舞伎的誕生

此時期,桃山文化興盛,開花結果。桃山的名稱來自秀吉晚年作為據點的京都伏見城。因為伏見城跡種植為數不少的桃木,之後被稱為桃山。信長削弱寺院的力量導致宗教色彩淡薄,讓很多具現實性的作品問世,此為其文化特徵。此外,因秀吉統一天下,豪商握有勢力,加上南蠻人來日等因素,具國際性又充滿新鮮感,孕育出壯闊豪氣的文化。

另外,反映戰國時代的城郭建築蓬勃發展也是此時文化的特色。諸大名紛紛興建佔地廣闊,並有天守閣的城,像是姫路城、松本城、犬山城、彥根城等,保留至今。茶道也非常流行,大名之間爭相收集有名茶具,向茶頭(茶道師傅)學習茶道,頻繁舉辦茶會。1587年,秀吉舉辦北野大茶會,超過1000人以上參加。茶道的集大成者即是生於堺的千利休。被認為是利休興建的妙喜庵待庵(二疊的草庵風茶室)現存至今。

千利休(Aflo)
千利休(Aflo)

這個時期,也受到豐臣秀吉的喜好影響,豪華絢爛的繪畫大受歡迎。城郭内部或寺院的拉門、牆壁、屏風等,金色底紋配上綠色等鮮豔顏色的「濃繪」(風格華麗的障壁畫)蔚為流行。

狩野永德完美結合了水墨畫與大和繪,陸續繪製了構圖大膽的屏障壁畫,《唐獅子圖屏風》、《洛中洛外圖屏風》為其代表作。弟子狩野山樂的《松鷹圖》、《牡丹圖》和長谷川等伯的《智積院襖繪》、海北友松的《山水圖屏風》也值得認識。

在工藝領域,秀吉正妻・北政所愛用的高台寺蒔繪手文庫等,被稱為高台寺蒔繪的遺物,多數都很優美精緻。

在演藝領域,京都出現了以出雲阿國這位女性為中心的表演團體,演出身穿奇裝異服且素行不良的「傾奇者」(譯註:指喜好異風、光鮮衣著、超越常識行為的人)調戲女性的「歌舞伎舞蹈」蔚為風潮(阿國歌舞伎)。之後,帶動了女歌舞伎的大流行。在三味線──改良自起源於中國、傳到琉球的三弦──的伴奏下,使用操作人偶的戲劇人形淨瑠璃也很受歡迎。另外,堺市的商人高三隆達為歌謠編排曲節的隆達節(隆達小歌)也頗受好評。

服裝方面,原本作為和服下裳的小袖開始成為外出服,女性逐漸不再外加長袴(一體成形的便裝),男女皆流行束髮,將物品放在頭上搬運的習慣消失了。用餐也從2餐變成3餐,白米成為公家和武士的日常飲食,但是庶民仍以雜穀為主食。

不論如何,豐臣秀吉統一天下,終於告別將近一個世紀長的戰國時代,日本社會得以恢復和平時代。

封面照片:豐臣秀吉(Aflo)

關鍵詞

大阪 豐臣秀吉 明智光秀 大阪城 桃山文化

河合敦KAWAI Atsushi簡介與署名文章

1965年生於東京。多摩大學客座教授。在早稻田大學研究所博士課程修滿學分後退學(日本史專業)。在高中教日本史的同時,作為歷史研究家和歷史作家從事撰稿工作。著作多達200餘冊。新作有《逆向學習日本史》(光文社智慧之森文庫)、《從不同角度解讀明治維新》(Eastpress)等。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