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史探險

夢想統一天下的織田信長

歷史

河合敦 [作者簡介]

從群雄割據的戰國時代過渡到安定社會的歷史劇烈變動裡,其中心圍繞在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三人身上,本文筆者為知名歷史作家,藉由回溯三位英雄豪傑的人生,解說當時日本社會的特徵。本系列首篇文章要討論的是,在短時間內擴張領地,意欲一統天下的織田信長。

統一天下在望卻突發本能寺之變

隔年起,信長在琵琶湖旁的廣大土地上,開始建築完全由石牆打造的城堡,也就是安土城。設置地下1層、地上6層(高達30公尺以上)的天守閣作為城的象徵,這是日本真正的天守閣之濫觴。其後,這座安土城成為日本近世城郭的典範。

天正8年(1580年),持續近10年的石山戰爭(石山本願寺包圍戰)也畫下終止符;派遣至中國地方的羽柴秀吉讓毛利氏陷入苦戰;派遣至北陸地方的柴田勝家也侵入了上杉家的領國;接著在天正10年(1582年)3月,終於殲滅了甲斐的武田氏。若依此發展下去,信長應該能統一日本。但同年6月2日,信長不久便在京都的本能寺遭家臣明智光秀叛變而亡。

光秀奉信長之命,支援與毛利對戰的羽柴秀吉,應該從龜山城出發前往中國地方。信長也預定隨後前往中國地方。但率領13000名兵力的光秀,在進軍途中突然改變方向,殺入信長所在的本能寺。此時信長的長男信忠也在京都,亦於二條御所兵敗身亡。

描繪本能寺之變的浮世繪「本能寺燒討之圖」。右方為織田信長(秀吉清正記念館)
描繪本能寺之變的浮世繪「本能寺燒討之圖」。右方為織田信長(秀吉清正記念館)

明智光秀謀反之謎

究竟光秀為何謀反起事?

關於為何叛變一事,光秀對信長懷恨在心,或是胸懷征服天下的野心等說法蔚為主流,但另一方面,也存在著朝廷和將軍義昭,或是秀吉在背後操控等等幕後黑手的「黑幕說」。其中,近年來急速出現所謂「四國說」。光秀在土佐的長宗我部元親和信長之間居中協調,信長容許元親平定四國全土,但信長之後突然轉變態度,僅容許元親統治土佐一國和阿波半國的領地,元親反抗此決定,信長便開始集結軍力欲攻擊土佐的長宗我部。此時光秀前往說服元親,也獲得元親的諒解。但信長卻仍在大阪集結軍力,為了討伐長宗我部,準備渡海前往四國。顏面無光的光秀對信長的行為感到憤怒,因此才發動叛變。但沒有決定性的證據能證實這個說法,目前仍無法釐清光秀叛變的真正動機。

無論如何,織田信長已進入統一天下的最後一步,卻突遭家臣背叛,無法實現夢想就離開人世。

但他的統一大業,由在山崎之戰中擊敗光秀、替君主報仇的秀吉承繼。

明智光秀(Aflo)
明智光秀(Aflo)

標題圖片:織田信長(Aflo)

關鍵詞

戰國時期 織田信長 明智光秀

河合敦KAWAI Atsushi簡介與署名文章

1965年生於東京。多摩大學客座教授。在早稻田大學研究所博士課程修滿學分後退學(日本史專業)。在高中教日本史的同時,作為歷史研究家和歷史作家從事撰稿工作。著作多達200餘冊。新作有《逆向學習日本史》(光文社智慧之森文庫)、《從不同角度解讀明治維新》(Eastpress)等。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