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史探險

日本明治時代的工業革命

歷史 文化

明治維新後,日本迅速走上了邁向現代國家之路。在短短20幾年間便完善了鐵路、電話和郵政等基礎設施建設,開始大規模生產並出口棉紗和生絲,掀起了工業革命的熱潮。日本之所以在短期內得到如此發展,其原因在於江戶時代培育起的強大技術實力。

政府主導下的現代國家政策

明治政府的木戶孝允和大久保利通等人冒著政府瓦解的危險,在明治4年(1871年)果斷施行了廢藩置縣措施。當時的日本還是地方分權型社會,270個藩(統治者為大名)分別掌握著強大的軍權,各自為政。將這些藩國一舉廢除,從某種意義上講可謂一場政變。木戶等人佔據了明治政府權力的中樞,決心要早日將日本建設成現代化國家。

政府高官最懼怕的是日本淪為各國列強的殖民地。當時印度、東南亞已淪為殖民地,中國在鴉片戰爭戰敗後,也將香港割讓給英國。鑒於如此形勢,統治者認為,像日本這樣的小國如果想一直保持獨立,就必須在政府的主導下儘早轉型為現代國家,實現經濟的繁榮,並依靠經濟實力加強軍事力量,從而保護自己的國家不受列強的侵略。

因此,在廢藩置縣措施實施僅數月後,明治政府就派出很多高官長期遠赴歐美考察,這就是由岩倉具視擔任團長的岩倉使節團。包括津田梅子(6歲)在內的很多留學生也隨團前往歐美學習。這些人回國後,為日本的現代化做出了巨大貢獻。

下一頁: 電話、郵政和鐵路等基礎設施相繼完善

關鍵詞

明治維新 富岡製絲廠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