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史探險

明治維新:支撐日本資本主義發展的岩崎彌太郎和澀澤榮一

歷史 文化 教育 財經 政治外交

河合敦 [作者簡介]

明治維新帶領日本邁入新社會,由此而誕生了著名的實業家岩崎彌太郎和澀澤榮一。本文就來回顧一下他們的生平。

岩崎彌太郎波瀾起伏的一生

岩崎彌太郎於天保5年(1835年)出生於土佐國(高知縣)安藝郡井口村的一個「地下浪人」家庭。地下浪人是指失去藩士身份的武士。因家道中落,先祖賣掉了武士的權利。所以,岩崎家雖然是前武士,但地位居於莊屋(相當於村長)的最下級。而且由於父親彌次郎非常頑固,有一次遭到了莊屋手下的毆打,身受重傷。氣憤的彌太郎趕到奉行所為父親鳴冤叫屈,但沒有人理會他,彌太郎難抑悲憤,在奉行所的牆壁上胡亂塗寫,被關進了監獄。

岩崎彌太郎故居(提供:一般社團法人安藝市觀光協會)
岩崎彌太郎故居(提供:一般社團法人安藝市觀光協會)

在獄中,彌太郎跟著同室的一位囚犯學習算術,在後來的經商中派上了用場,人生有時候真是難以莫測。出獄後,彌太郎還結識了土佐藩的參政吉田東洋。當時,彌太郎被勒令閉門反省,而吉田東洋也因受到斥責被暫時幽禁在其附近。吉田東洋發現了彌太郎的才能,將其提拔為下級官吏,正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由於算術能力出色等原因,慶應3年(1867年),彌太郎擔任了土佐商會(土佐藩長崎辦事處)的負責人,主要負責與外國人之間的對外貿易工作。此外,還被任命為阪本龍馬的海援隊(土佐藩的海運組織,也兼任海軍)的會計,彌太郎與龍馬意氣相投,對其後來的人生態度產生很大的影響。

三菱發展為日本國內最大的海運公司

明治維新後,彌太郎創立了九十九商會,進軍海運業,廢藩置縣後,商會真正從藩獨立出來,公司名稱變更為三菱。彌太郎對員工們描繪了自己的夢想:「三菱商會要把在國內擁有雄厚實力的外國汽船公司趕出去,並開闢通往世界各地的海上航線」。三菱商會實現躍進的契機是明治政府向臺灣出兵。當時外國的汽船公司對此持中立態度,拒絕運送日本士兵和軍糧。日本國內的海運公司也擔心有風險,沒人願意接受這項工作。只有彌太郎欣然接受了政府的委託。

彌太郎說:「人在一生中肯定會遇到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但普通人常常坐失良機。(略)要想抓住這次機會,需要有透徹的見識、敏銳的洞察力和豪邁的膽量」(《岩崎彌太郎傳》),他判斷,出兵臺灣對三菱來說就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建造在高知縣故居前的岩崎彌太郎銅像(提供:一般社團法人安藝市觀光協會)
建造在高知縣故居前的岩崎彌太郎銅像(提供:一般社團法人安藝市觀光協會)

三菱出色地完成了軍需任務,彌太郎贏得了明治政府當時最高權力者大久保利通的信任,西南戰爭的運輸工作也被全權委託給了三菱。之後,三菱得到明治政府的大力保護和援助,很快就成為日本國內最大的海運公司。

不過,大久保去世後,三菱所倚靠的參議(內閣成員)大隈重信在明治14年發生的政變中被趕下臺。三菱因向大隈提供政治資金而遭到薩長藩閥的憎恨,明治政府開始打擊三菱。明治政府利用三井公司等的資本建立了共同運輸公司,與三菱展開了競爭。不過,彌太郎並沒有屈服,雙方圍繞汽船的運費和速度展開激烈競爭,甚至一度出現了兩敗俱傷的危機。感到害怕的明治政府欲合併三菱與共同運輸,但彌太郎堅決不同意。然而,就在這場商戰打得如火如荼之際,彌太郎卻患胃癌去世了,年僅50歲。

彌太郎的弟弟彌之助繼承了他的位置。彌之助結束了這場毫無意義的商戰,將海運部門從三菱剝離出去,同意與共同運輸合併。彌太郎親自建立起來的海運業務就這樣脫離了岩崎家,不過彌之助通過礦山、造船、地產及銀行等多元化業務為日後三菱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後來,三菱發展成為了大型財團。

下一頁: 參與創辦500多家公司的澀澤榮一

關鍵詞

明治維新 岩崎彌太郎 澀澤榮一

河合敦KAWAI Atsushi簡介與署名文章

1965年生於東京。多摩大學客座教授。在早稻田大學研究所博士課程修滿學分後退學(日本史專業)。在高中教日本史的同時,作為歷史研究家和歷史作家從事撰稿工作。著作多達200餘冊。新作有《逆向學習日本史》(光文社智慧之森文庫)、《從不同角度解讀明治維新》(Eastpress)等。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