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美味

日本的調味料:醬油,傳統工藝釀造出濃郁風味

文化 日本指南 飲食

在秋田縣湯澤市的醬油廠,匠人們至今還在以手工方式精心製作天然釀造醬油。將國產大豆、小麥和麴黴菌混合在一起,裝入容器中發酵兩年時間,釀製出的醬油口感醇厚鮮美,別具風味。

關鍵在於製麴黴菌

工坊裡即使隆冬也沒有供人使用的暖氣,但為保證麴黴菌的生長,在麴黴菌培養室地板上設置了兩處燒炭火的地爐。在燒紅的炭上覆蓋稻草灰,埋在灰裡的炭火不滅,使房間保持在適於麴黴菌生長的30度左右的溫度。

為保持麴黴菌培養室內的溫度而生起的炭火地爐
為保持麴黴菌培養室內的溫度而生起的炭火地爐

麴黴菌培養室的負責人畑澤幸太介紹說:「放入培養室不久,麯黴發酵釋放的熱量使室溫升高。我大約每隔兩個半小時去看一次,要是屋裡太熱就開窗冷卻一下。要照顧的對象是有生命的,所以還真得要好好顧好。」如果置之不理,麴黴菌也有可能因自己發出的高熱而死掉。匠人必須想盡辦法對溫度進行調節。這是顯示匠人本領的時候。

傳說醬油釀造最關鍵的要點在於「製麴」。觀察麴黴菌的形態,隨時進行操作。將麯黴表面翻出波浪狀的凹凸,通過增加表面積來釋放熱量。培養室的上部比較暖和,而靠近地板的地方較冷,因此要不斷調整放麴黴菌的菌盤上下的位置。根據溫度的差異,改變菌盤重疊的狀態和摞在一起的方式。

為防止麴黴菌發酵不均,要在麯黴培養室中將菌盤的上下位置變換很多次
為防止麴黴菌發酵不均,要在麯黴培養室中將菌盤的上下位置變換很多次

經過細緻熟練的手工作業,4天後,淡淡的綠色麯黴密密麻麻地覆蓋在大豆上。匠人們看到這樣的醬油大麯會說「掛花了」。這句話中流露出他們的安心感。

放入培養室之前的麴黴菌(左)。4天後製成的醬油大麯(右),麴黴菌繁殖後掛上了淡淡的綠色
放入培養室之前的麴黴菌(左)。4天後製成的醬油大麯(右),麴黴菌繁殖後掛上了淡淡的綠色

如果使用自動調節溫度的製麴機,那一切交給機器即可,既不費事,也幾乎不會失敗。但是,總覺得有什麼重要的東西被漏掉了。如果說有什麼欠缺的話,缺少的是不是匠人的自豪,還有對成功發酵的麴黴菌的感激之情呢?也正基於這種想法,我們應該對傳統釀造醬油有新的認識。

出麴作業。將裝醬油大麯的木桶從麴黴菌培養室取出,扛上醬油醪坊。麯黴孢子在彌漫的熱氣中翩翩飛舞
出麴作業。將裝醬油大麯的木桶從麴黴菌培養室取出,扛上醬油醪坊。麯黴孢子在彌漫的熱氣中翩翩飛舞

採訪、撰文:陸田幸枝
攝影:大橋弘

標題圖片:醪坊中的裝料作業。將醬油大麯投入盛滿鹽水的大桶中,麯黴花飛濺上來

關鍵詞

傳統工藝 醬油 發酵 調味料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