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美味

日本的調味料:醬油,傳統工藝釀造出濃郁風味

文化 日本指南 飲食

在秋田縣湯澤市的醬油廠,匠人們至今還在以手工方式精心製作天然釀造醬油。將國產大豆、小麥和麴黴菌混合在一起,裝入容器中發酵兩年時間,釀製出的醬油口感醇厚鮮美,別具風味。

只要滴上幾滴,無論是肉、蔬菜還是魚,都會立即變成美味可口的日式風味。醬油是日本人走到世界任何地方都賴以提味的魔法般的調味料。人們與醬油打交道由來已久,足以超過千年。無論古今,釀造醬油的好伴侶一直是麴黴菌。

醫食同源的調味料

據傳,醬油起源於奈良時代朝廷的醬院中釀造的「醬」。醬是當時鹽醃發酵食品的總稱,按製作原料分為草醬、肉醬和穀醬。草醬就是現在的醃菜。肉醬是指秋田特產的用生魚炮製的鹽汁,能登特產的用魚發酵製作的魚醬汁或醃鹹魚類。以大豆、小麥等穀物為原料製作的調味料稱為穀醬,相當於現在的醬油或味噌。

醬油釀造法的主要工藝至今並沒有改變。在蒸大豆和炒小麥中加入種麴,在麯黴培養室放置4天,使麴黴菌繁殖,製成醬油大麯。

盛裝作業。將蒸好的大豆和焙炒小麥混合後植入種麴,隨後裝進淺木箱,放入麯黴培養室
盛裝作業。將蒸好的大豆和焙炒小麥混合後植入種麴,隨後裝進淺木箱,放入麯黴培養室

在上述原料中摻入鹽水並裝入桶中,製成醬油醪。再經過發酵成熟之後,壓榨出的汁液即為醬油。與原料也可以全部食用的味噌不同,醬油會出壓榨殘渣,成品率不高,價格也貴,因此在江戶時代主要是武士階層使用的調味料。

裝料兩週後的醬油醪。幾乎沒有什麼香味,只有鹹味
裝料兩週後的醬油醪。幾乎沒有什麼香味,只有鹹味

為防止醬油醪表面乾燥,裝料後兩個月內,每天早晚往桶裡各注入一次鹽水
為防止醬油醪表面乾燥,裝料後兩個月內,每天早晚往桶裡各注入一次鹽水

將成熟的醬油醪裝入布包壓榨,香味濃郁的生醬油不斷滴落
將成熟的醬油醪裝入布包壓榨,香味濃郁的生醬油不斷滴落

眾所周知,醬油對大腸桿菌具有很強的殺菌作用。吃生魚片時蘸醬油不僅僅是為了提味,也可以防止吃壞肚子,這也是古人傳下來的智慧。

江戶時代的醫生人見必大在其撰寫的食物本草學專著《本朝食鑒》中寫道:「古人評價醬,謂之和五味,悅五臟。」所謂五味,是指鹹、甘、苦、辛、酸5種味道。書中還附加了有趣的注釋:「五味入胃,各歸所喜。」作者更在論述自己的見解「可解百藥之毒(緩和生藥的刺激性和毒性)」後寫道:「時間越久越好。」古人已經懂得醬油等醬製品可以調節腸胃功能,保障身體健康。

下一頁: 逐漸消失的天然釀造醬油

關鍵詞

傳統工藝 醬油 發酵 調味料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