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已至此才迎來馬雲:不見起色的長期不景氣已讓「習經濟」停擺

國際 財經 政治外交

土谷英夫 [作者簡介]

中國公布2025年的實質經濟成長率目標在「5%上下」,但其中卻有個隱憂是川普實施的關稅政策,將導致出口量減少。國內不動產長期萎靡不振也不見解決,「習經濟」似乎已經動彈不得。

巨大的不良債權與人口減少

以美金來看中國的名目GDP的世界佔比可知,2021年的18.3%為高峰,2023年便跌至16.9%。中國經濟的最高點很有可能已經過去。

雖然已經為時已晚,中國當局還是發行超長期國債,來拯救景氣。雖說會補助民眾購買家電、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物,卻有「搶先消費」就告終的風險。其實應該也能選擇大幅增加社會保障金,降低國民有備無患(儲蓄)的想法,並促進消費才對。

中國當局似乎也開始對有不良債權的國有銀行投入資本了。日本在泡沫破裂後處理的不良債權約有100兆圓。從經濟規模類推,中國的不良債權或許多出好幾倍,甚至超過十倍。

此外,更令人擔憂的是人口動態。日本泡沫破裂時,人口尚在增加。而中國從2022年開始,人口已經連續減少3年。2024年比前一年少了139萬人。預估2025年的人口將會跌破14億人。

中國女性1人一生生育子女的人數(總和生育率)幾近1.0人。甚至不到世代更替水準(2.1人)的一半。在人口結構往倒金字塔發展的情況下,要挽回經濟成長並非一件易事。未富先老的風險將會提高。

「中國不會像日本那樣。而是更慘。」諾貝爾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曼在紐約時報的專欄上這麼論述是在2023年7月。他的預言似乎要成真了。

標題圖片:與民營企業負責人和睦交流的中國習近平國家主席,2025年2月17日,中國北京(共同)

關鍵詞

中國 習近平 馬雲 中國經濟

土谷英夫TSUCHIYA Hideo簡介與署名文章

nippon.com編輯委員。記者。1948年生於和歌山市。上智大學經濟系畢業。曾任日本經濟新聞社編輯委員、論說委員、社論副主筆、專欄作家。著書《1971年 市場化和網路化的紀元》(2014年,NTT出版)。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