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見好轉的通縮壓力
中國官方公布的2024年經濟成長率為5%。但是,12月的都市青年失業率(16~24歲)卻是15.7%,比去年同月份的數字更高,顯示事態並不明朗。
芝加哥大學的路易斯.馬丁尼茲教授最著名的研究,就是以夜間衛星圖像的光照強度,推估各國的國內生產毛額(GDP)。據他所說,民主主義國家所發表的GDP與光照強度的推估值相差無幾,但獨裁國家發表的數字卻有大幅高於推估值的傾向。以中國來說,數字通常會灌水3成。
去年所說的「成長5%」也令人打上大問號。顯示國內物價動向的平均物價指數,也可看出中國直到2024年第三季為止,連續六季都是負成長。這代表中國經濟不只通縮壓力持續進行,還要加上嚴重的內需弱化,實在看不出有任何好消息。
阿里巴巴創辦人「復權」
中國當局時隔6年,在2月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習近平國家主席與經營者們皆與會,互相交換意見。出席的14人中,也有電商第一把交椅──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的身影,他與習近平握手,引來廣大的注目。
2020年時,馬雲集團旗下的螞蟻金融服務就要掛牌上市,卻受到當局阻擋。到了2021年,因違反反壟斷法,被開出巨額的罰款。外界認為此舉起因於馬雲在演講中,公開批評政府的金融政策,他因此暫時逃亡,長期滯留日本。現在突然重回檯面,代表中國缺乏重振景氣的決定性政策,已經「慌不擇路」了。同席的人還有同樣被罰款的大型網路服務公司──騰訊的創辦人馬化騰。
消費過小的經濟
鄧小平帶頭實行「改革開放」,致力於中國共產黨與內外資本的「共存共榮」。但鄧小平死後,習近平在2012年登上最高領導人,開始與改革開放背道而馳。甚至留下「國營企業必須理直氣壯做強、做優、坐大」、「國進民退」這些讚許此舉的發言。他還強硬地在民營企業,甚至是外資企業當中,設立共產黨委員會。
退出中國市場,或是將據點轉移到其他國家的外資之所以激增,也是因為擔心市場日益衰退,而且厭惡當局不合理地介入經營吧。
另一方面,若將中國經濟的困境全歸咎在習近平身上,也有些欠缺公允。讓我們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資料庫「世界經濟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回看中國經濟的長期趨勢。
在提倡「保八」(每年維持8%以上的成長率)的胡錦濤政權(2002年-2012年)下,中國的GDP維持在10%上下的成長率,胡政權的最後一年(2012年)卻是7.8%,首次低於8%。胡政權不斷踩著刺激景氣的油門,當美國發生「雷曼危機」(2008年),他實施4兆人民幣(約80兆圓)經濟刺激政策,很可能因此刺激泡沫化。當習近平予以警告,表示「住宅的用途是居住,而非投機對象」,但泡沫已經瀕臨破裂。
習政權從7%的成長率開始起航,爾後年年下降,歷經2020年疫情下的經濟成長大減速後,一直來到今天。
中國經濟有個顯著的特色是儲蓄率非常高(GDP比40~50%),官方與民間加起來的總投資率也高達GDP的40%。另一方面,佔大部分國家GDP過半的民間消費支出的比率,卻只有40%左右,非常低。
以最近的數字與其他國家做比較,就會發現相較於總投資率佔GDP 41%的中國,日本是26%,美國是21%,印度是33%。總儲蓄的GDP佔比則是中國43%,日本30%,美國17%,印度32%。無論投資或儲蓄,都是中國較為突出。
為投資而投資的盡頭
一個經濟體中,一旦消費過少(儲蓄過大),就必須把儲蓄轉入投資,否則景氣會衰退。然而,一旦反複投資,就會如「報酬遞減法則」所說,陷入遞減。
舉例來說,中國的高速鐵路在2008年開始通車,路線總長很快就超過地球一圈的距離(4萬公里)。可是卻很勉強才有盈餘,這是因為光北京到上海這段區間,中國鐵路集團就蒙受高達120兆圓的虧損。
高速公路的總長約有18萬公里,相當於繞地球4圈。在開發特區等地還能看見蓋到一半就被置之不理的摩天大樓廢墟化的光景。全世界一年消耗的水泥量約是40多億噸,其中,中國就大佔了20多億噸。
為投資而投資的結果,使得中國經濟面臨失速。在過去,中國經濟規模超過美國被視為理所當然,全世界都關注他們「何時會超越」。但現在已經越來越多人認為「那天永遠不會到來」。
巨大的不良債權與人口減少
以美金來看中國的名目GDP的世界佔比可知,2021年的18.3%為高峰,2023年便跌至16.9%。中國經濟的最高點很有可能已經過去。
雖然已經為時已晚,中國當局還是發行超長期國債,來拯救景氣。雖說會補助民眾購買家電、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物,卻有「搶先消費」就告終的風險。其實應該也能選擇大幅增加社會保障金,降低國民有備無患(儲蓄)的想法,並促進消費才對。
中國當局似乎也開始對有不良債權的國有銀行投入資本了。日本在泡沫破裂後處理的不良債權約有100兆圓。從經濟規模類推,中國的不良債權或許多出好幾倍,甚至超過十倍。
此外,更令人擔憂的是人口動態。日本泡沫破裂時,人口尚在增加。而中國從2022年開始,人口已經連續減少3年。2024年比前一年少了139萬人。預估2025年的人口將會跌破14億人。
中國女性1人一生生育子女的人數(總和生育率)幾近1.0人。甚至不到世代更替水準(2.1人)的一半。在人口結構往倒金字塔發展的情況下,要挽回經濟成長並非一件易事。未富先老的風險將會提高。
「中國不會像日本那樣。而是更慘。」諾貝爾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曼在紐約時報的專欄上這麼論述是在2023年7月。他的預言似乎要成真了。
標題圖片:與民營企業負責人和睦交流的中國習近平國家主席,2025年2月17日,中國北京(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