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已至此才迎來馬雲:不見起色的長期不景氣已讓「習經濟」停擺

國際 財經 政治外交

中國公布2025年的實質經濟成長率目標在「5%上下」,但其中卻有個隱憂是川普實施的關稅政策,將導致出口量減少。國內不動產長期萎靡不振也不見解決,「習經濟」似乎已經動彈不得。

不見好轉的通縮壓力

中國官方公布的2024年經濟成長率為5%。但是,12月的都市青年失業率(16~24歲)卻是15.7%,比去年同月份的數字更高,顯示事態並不明朗。

芝加哥大學的路易斯.馬丁尼茲教授最著名的研究,就是以夜間衛星圖像的光照強度,推估各國的國內生產毛額(GDP)。據他所說,民主主義國家所發表的GDP與光照強度的推估值相差無幾,但獨裁國家發表的數字卻有大幅高於推估值的傾向。以中國來說,數字通常會灌水3成。

去年所說的「成長5%」也令人打上大問號。顯示國內物價動向的平均物價指數,也可看出中國直到2024年第三季為止,連續六季都是負成長。這代表中國經濟不只通縮壓力持續進行,還要加上嚴重的內需弱化,實在看不出有任何好消息。

阿里巴巴創辦人「復權」

中國當局時隔6年,在2月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習近平國家主席與經營者們皆與會,互相交換意見。出席的14人中,也有電商第一把交椅──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的身影,他與習近平握手,引來廣大的注目。

2020年時,馬雲集團旗下的螞蟻金融服務就要掛牌上市,卻受到當局阻擋。到了2021年,因違反反壟斷法,被開出巨額的罰款。外界認為此舉起因於馬雲在演講中,公開批評政府的金融政策,他因此暫時逃亡,長期滯留日本。現在突然重回檯面,代表中國缺乏重振景氣的決定性政策,已經「慌不擇路」了。同席的人還有同樣被罰款的大型網路服務公司──騰訊的創辦人馬化騰。

下一頁: 消費過小的經濟

關鍵詞

中國 習近平 馬雲 中國經濟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