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歌席捲世界的原由:日本流行樂歌手的海外策略

文化 國際 娛樂 動漫 音樂

照沼健太 [作者簡介]

過去動畫歌曲(動畫歌)大多被視為孩童取向的特殊音樂,是與歌謠、日本流行樂截然不同的音樂種類。然而,時至今日,動畫歌卻是構成日本流行樂核心的一大潮流,「動畫歌與日本流行樂的融合」這句話也成了現實。本篇文章將概觀其歷史變遷、背景,以及今後的展望。(省略敬稱)

2010年代~現在:頂尖歌手加入

就這樣,動畫歌逐漸打入日本的音樂舞臺。動畫歌有望獲得比連續劇主題曲或廣告歌更好的銷量,是絕佳的商業搭配選項,因此受到矚目,歌手也很積極參與合作,期望能進軍國外或虜獲歌迷。如今,要說動畫主題曲在國內外音樂市場已是最重要的宣傳管道也不為過。

此外,「動畫歌=迎合受眾(*2)」的偏見也成了過去式。以《新世紀福音戰士》與宇多田光合作爲首,米津玄師與宮崎駿、RADWIMPS與新海誠等組合,都是由一流歌手創作出主題曲,並與導演的動畫世界一起席捲世界。音樂創作者與動畫製作方直接對話,陸續催生出深掘作品世界的歌曲。

往後,想必會有更多種類和世代的歌手投入動畫主題曲當中,企圖往全球發展而製作雙語歌詞或是與國外製作人合作的例子也會增加吧。例如身為德國DJ,同時也是音樂製作人的ZEDD負責製作《七龍珠大魔》的主題曲〈Jaka Jaan〉和片尾曲〈NAKAMA〉,另外,YOASOBI也在美國規模最大的音樂活動「科切拉音樂節」上表演熱賣金曲〈偶像〉。這些活動都透過抖音,擴散到全世界,這樣的模式可說是越來越興盛。日本發祥的音樂能成功擠進國外的排行榜,都是因為最大限度地活用動畫這個優勢,已成為一種強而有力的戰略。

如此,動漫歌遠脫離夾雜著偏見的標籤,不再是「孩童取向的特殊歌曲」,站上日本流行樂的最前線,孕育出許多金曲。動畫製作方與音樂創作者建立穩固的合作關係,將拓展動畫作品世界觀的樂曲提供給國外,這種流程的傳播速度已經遠遠超越與國內連續劇的商業搭配樂曲。配合在全世界播放、網路上架的動畫,主題曲也會一口氣擴散,這種模式已經理所當然。未來,動畫歌與日本流行樂融合後,衍生的嶄新娛樂將會跨越國境,抓住更多粉絲的心。

標題圖片:在「Stagecoach鄉村音樂節」表演的YOASOBI,2024年4月19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印第奧(Daniel DeSlover/Sipa USA via Reuters Connect)

(*2) ^ 針對歌曲犧牲了呼籲社會的作用,只追求商業利益的批判用語。

關鍵詞

歌曲 動漫 流行歌曲 JPOP YOASOBI

照沼健太TERUNUMA Kenta簡介與署名文章

撰稿人、編輯、YouTuber。與評論家伏見瞬共同經營音樂類YouTube頻道「照健瞬音樂情報」以及note「照健瞬的不能登在推特上的事」。歷經眾多文化類、實用類媒體的工作後,摸索影片時代的新式自媒體的形式。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