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歌席捲世界的原由:日本流行樂歌手的海外策略

文化 國際 娛樂 動漫 音樂

照沼健太 [作者簡介]

過去動畫歌曲(動畫歌)大多被視為孩童取向的特殊音樂,是與歌謠、日本流行樂截然不同的音樂種類。然而,時至今日,動畫歌卻是構成日本流行樂核心的一大潮流,「動畫歌與日本流行樂的融合」這句話也成了現實。本篇文章將概觀其歷史變遷、背景,以及今後的展望。(省略敬稱)

1980~1990年代:往日本流行樂靠攏

動畫歌的「流行化」有長足的進步是在1980年代。城市流行歌手杏里擔綱北条司原作的《貓眼》的主題曲〈CAT’S EYE〉,獲得極大的迴響。這首歌也在NHK紅白歌唱大賽上表演,讓動畫歌以「普通流行樂」之姿,成為被大眾接受的先例。

TM NETWORK的〈Get Wild〉是同為北条司作品《城市獵人》的片尾曲,這首歌也與動畫本篇的演出產生加乘效果,成為在動畫歌史上留名的名曲。這些例子都加速了「人氣歌手擔綱動畫主題曲」的趨勢。

進入1990年代後,動畫歌與日本流行樂的界線變得更模糊了。ZARD、WANDS、大黑摩季、B’z等歌手擔任《灌籃高手》、《名偵探柯南》的主題曲,而且接連創下百萬銷量。《神劍闖江湖》則是由JUDY AND MARY、T.M.Revolution、SIAM SHADE、THE YELLOW MONKEY、L’Arc~en~Ciel等頂尖日本流行樂歌手提供歌曲,逐漸確立「動畫主題曲=暢銷金曲」的公式。

下一頁: 2000年代:前往世界市場的佈局

關鍵詞

歌曲 動漫 流行歌曲 JPOP YOASOBI

照沼健太TERUNUMA Kenta簡介與署名文章

撰稿人、編輯、YouTuber。與評論家伏見瞬共同經營音樂類YouTube頻道「照健瞬音樂情報」以及note「照健瞬的不能登在推特上的事」。歷經眾多文化類、實用類媒體的工作後,摸索影片時代的新式自媒體的形式。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