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體壇「數據至上」風潮的違和感──思考鈴木一朗的看法

運動 文化

瀧口隆司 [作者簡介]

運用數據以精進戰術與技藝,並規劃訓練方式;解讀並分析對手的資訊,將所得之數據巧妙融入實戰。現在所處的時代,高性能攝影機與人工智慧(AI)技術日益精進。然而,面對日益倚重數據之當下潮流,在日美兩國皆獲棒球名人堂殊榮的鈴木一朗卻直言「數據讓人感到壓力沉重」,流露出對此現象的違和感。此番言論,或許正潛藏著一個重要的探問──運動的本質究竟為何?

倚賴機械性能恐墜入「非人性化」之險境

運動領域之中,機械技術的進步支撐著人類能力的發展。然而,令人憂慮的是,人類逐漸依賴機械性能,數據至上的風潮日益加劇,最終可能演變成運動員僅遵循機械的指令而行動。隨著未來人工智慧(AI)技術的高度發展,恐將更加深化這種危險。

只要人類對勝利的渴望依然存在,只要勝利仍然帶來物質利益與社會榮譽,那麼判定的機械化與競技環境的人工化便會不斷擴張其規模與實質,並趨向精密化。在如此條件之下,最終能夠巧妙操控及利用這些技術的競技者,必然能奪取勝利。」(中村敏雄《運動法則的社會學》,1991年,朝日選書)

30多年前已然準確預見今日之狀況,此人正是已故的日本知名體育文化研究泰斗中村敏雄(前廣島大學教授)。雖然體育文化在技術與戰術層面不斷進步,但在追求頂尖成績的競技場上,卻不乏選手為了提升表現鋌而走險,甚至使用禁藥的例子。隨著運動科技的高度化,僅憑人類自身能力,已逐漸難以拉開差距,越加倚賴其他外力,將讓運動中潛藏的人文精神面臨逐漸喪失的危機。

在《運動法則的社會學》一書的「機械化」章節裡,中村教授曾指出:「機械化、人工化甚至非人性化,正逐漸滲入今日的運動領域。」

洞悉對手心理,揣摩數據難以捕捉之處,審時度勢,思考如何適切發揮自身能力。運動原本的面貌,或許正逐漸遭到侵蝕而消解。鈴木一朗所謂的「直覺感受」,言下之意,便是如此。

標題圖片:鈴木一朗(右)訪問母校愛工大名電高校,親自指導棒球隊員,2024年11月18日,愛知県春日井市,代表撮影(時事)

關鍵詞

鈴木一朗 松井秀喜 美國職棒大聯盟 MLB 橄欖球 世界盃橄欖球賽 排球 大聯盟 大谷翔平 數據

瀧口隆司TAKIGUCHI Takashi簡介與署名文章

《每日新聞》報體育評論員。 1967年生於大阪府。1990年入職後,作為體育記者採訪了4屆奧運,還負責棒球、足球、橄欖球、相撲等的採訪報導。歷任體育部編輯委員、水戶分社長、大阪總社體育部長後,出任現職。發表於報紙的長期連載《奧運哲人 大島鐮吉物語》,獲得2014年度美津濃體育記者優秀獎。著作有《從資訊爆炸時代的體育報導史解讀未來》《體育報導論 新聞記者尋求的媒體視點》(均由創文企劃出版)。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