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體壇「數據至上」風潮的違和感──思考鈴木一朗的看法

運動 文化

瀧口隆司 [作者簡介]

運用數據以精進戰術與技藝,並規劃訓練方式;解讀並分析對手的資訊,將所得之數據巧妙融入實戰。現在所處的時代,高性能攝影機與人工智慧(AI)技術日益精進。然而,面對日益倚重數據之當下潮流,在日美兩國皆獲棒球名人堂殊榮的鈴木一朗卻直言「數據讓人感到壓力沉重」,流露出對此現象的違和感。此番言論,或許正潛藏著一個重要的探問──運動的本質究竟為何?

導入「鷹眼系統」後的判決準確度大幅提升

裁判的世界也正歷經顛覆性的變革。2014年巴西世界盃足球賽首次導入「鷹眼系統(Hawk-Eye)」,利用設置於場館頂端的多部高性能攝影機,如「鷹眼」般精準追蹤足球與球員的即時動態;球內置入感應器,一旦球被踢過球門線,主裁判的腕錶便即時顯示「GOAL」字樣。

從3年前的卡達世界盃開始,「鷹眼系統」更進一步應用於越位判定。裁判肉眼難以捕捉的瞬間動態,現在都交由精密儀器準確判斷。雖非越位判例,但在該屆小組決賽上,日本選手三笘薫在球即將出界的前一刻回傳助攻,促成致勝進球,正是得益於這項尖端技術,方能實現所謂的「三笘的1mm」傳奇。

類似鷹眼的高性能攝影技術,也廣泛運用於網球運動的界內外判定,以及棒球比賽中的好球帶判定。網球界在某些重大賽事上,例如美國網球公開賽已全面廢除線審;而美國職棒小聯盟、韓國職棒亦相繼啟用「自動電子好球帶挑戰系統(ABS)」。換言之,裁判工作正逐步邁向「自動機械化」的時代。

溫布頓網球錦標賽開幕前夕,英國的全英草地網球俱樂部內,工作人員正調校用以視覺化技術追蹤網球軌跡的「鷹眼系統」(Hawk-Eye),2023年6月27日(Ben Stansall / AFP,時事)
溫布頓網球錦標賽開幕前夕,英國的全英草地網球俱樂部內,工作人員正調校用以視覺化技術追蹤網球軌跡的「鷹眼系統」(Hawk-Eye),2023年6月27日(Ben Stansall / AFP,時事)

下一頁: 倚賴機械性能恐墜入「非人性化」之險境

關鍵詞

鈴木一朗 松井秀喜 美國職棒大聯盟 MLB 橄欖球 世界盃橄欖球賽 排球 大聯盟 大谷翔平 數據

瀧口隆司TAKIGUCHI Takashi簡介與署名文章

《每日新聞》報體育評論員。 1967年生於大阪府。1990年入職後,作為體育記者採訪了4屆奧運,還負責棒球、足球、橄欖球、相撲等的採訪報導。歷任體育部編輯委員、水戶分社長、大阪總社體育部長後,出任現職。發表於報紙的長期連載《奧運哲人 大島鐮吉物語》,獲得2014年度美津濃體育記者優秀獎。著作有《從資訊爆炸時代的體育報導史解讀未來》《體育報導論 新聞記者尋求的媒體視點》(均由創文企劃出版)。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