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體壇「數據至上」風潮的違和感──思考鈴木一朗的看法

運動 文化

瀧口隆司 [作者簡介]

運用數據以精進戰術與技藝,並規劃訓練方式;解讀並分析對手的資訊,將所得之數據巧妙融入實戰。現在所處的時代,高性能攝影機與人工智慧(AI)技術日益精進。然而,面對日益倚重數據之當下潮流,在日美兩國皆獲棒球名人堂殊榮的鈴木一朗卻直言「數據讓人感到壓力沉重」,流露出對此現象的違和感。此番言論,或許正潛藏著一個重要的探問──運動的本質究竟為何?

「困於數據,漸失感性」

2024年12月播出的紀錄片節目《情熱大陸 鈴木一朗 兩夜連續特別篇》(MBS/TBS系)裡,針對近年日益盛行以數據導向的棒球現況,前美國職棒大聯盟球員松井秀喜與鈴木一朗進行了一場對談。

當松井問及:「觀看現在的美國職棒比賽,難道不覺得徒增心中壓力嗎?」一朗則回答:「的確感到壓力沉重,極其鬱悶。」他更進一步表示:「過於依賴從眼睛輸入的數據,在某種意義上,是無形中被洗腦。但選手的內心與精神狀態並非數據所能呈現。無形而重要的因素很多,卻不被重視…」言談中流露出質疑語氣。

一朗在其他場合亦曾表達類似看法。2024年11月,他前往母校愛工大名電高校進行指導時,對該校的棒球隊員提到:

「令我在意的是,許多事物皆可透過數據一覽無遺,但那些數據之外看不見的東西,大家是否珍視?棒球並非只靠數據就好,還需考量內心的波動與直覺感受。」他更語重心長地警示:「若當代棒球遭數據綁架,勢必令球員逐漸喪失直覺與感受。」

身為水手隊教練,如今仍密切接觸大聯盟球員的鈴木一朗;以及擔任洋基隊總經理(GM)特別顧問,經常巡迴指導小聯盟球員的松井秀喜,兩人皆不約而同對數據至上的棒球風潮感到強烈的違和感,發人深思。最近愈來愈多球員習慣於板凳席上盯著平板裝置,將對手的各項數據牢記在心之後,再上場應戰。

下一頁: 「賽伯計量學」的橫空出世改變了棒球面貌

關鍵詞

鈴木一朗 松井秀喜 美國職棒大聯盟 MLB 橄欖球 世界盃橄欖球賽 排球 大聯盟 大谷翔平 數據

瀧口隆司TAKIGUCHI Takashi簡介與署名文章

《每日新聞》報體育評論員。 1967年生於大阪府。1990年入職後,作為體育記者採訪了4屆奧運,還負責棒球、足球、橄欖球、相撲等的採訪報導。歷任體育部編輯委員、水戶分社長、大阪總社體育部長後,出任現職。發表於報紙的長期連載《奧運哲人 大島鐮吉物語》,獲得2014年度美津濃體育記者優秀獎。著作有《從資訊爆炸時代的體育報導史解讀未來》《體育報導論 新聞記者尋求的媒體視點》(均由創文企劃出版)。

系列報導